臺灣趙子龍文化協會
標題:
周思源正說趙雲
[打印本頁]
作者:
Kunte
時間:
2019-9-27 14:36:24
標題:
周思源正說趙雲
周思源正說趙雲
趙春陽 完美武將趙雲
周思源,1938年4月生,浙江杭州市人。 1957年畢業於無錫市第一中學,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現任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魯迅研究會會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紅樓夢學刊》編委,中國中外傳記文學研究會理事。
在我們熟知的《三國演義》中,趙雲被羅貫中寫成了一個近於完美的人物,自古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奇怪的是,歷代讀者不但接納了趙雲,而且深深地喜愛著這樣一個人物。羅貫中老先生在作品中為什麼偏愛趙雲?史書中趙雲的原型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重讀“三國”我們又會有哪些新的感悟?
趙雲,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著力刻畫的人物,堪稱全書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趙雲是除關羽、張飛之外最早追隨劉備的人物,以至於人們幾乎把他加到了桃園結義的兄弟之中,在有的京戲里幹脆就讓他成了“四將軍”。從古至今,不少評論家對趙雲忠義的評價甚至超過了關羽和張飛。那麼,在《三國演義》中,是如何描寫趙雲忠肝義膽的英雄形象?羅貫中演繹的故事跟史實會不會有很大的出入?趙云有勇有謀,他不僅能從劉備集團的長遠利益考慮問題,而且注意爭取民心。綜觀蜀漢集團的歷史,在眾多武將中,其他人都不曾象趙雲那樣,從根本大計上直言規諫劉備,這又是趙雲見識過人之處。歷史上的趙雲,雖然在功業上不能冠冕群雄,卻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趙雲的寬厚仁德又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全文:
(用當代視角,審視三國紛爭;用史家眼光,論說是非成敗。北京語言大學周思源教授正說三國人物。在我們熟知的《三國演義》中,趙雲被羅貫中寫成了一個近乎於完美的人物,自古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奇怪的是,歷代讀者不但接納了趙雲,而且深深地喜愛著這樣一個人物。羅貫中先生在作品中為什麼偏愛趙雲,史書中趙雲的原型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重讀“三國”,我們又會有哪些新的感悟?北京語言大學周思源教授走進《百家講壇》,和我們一起客觀解讀三國人物——趙雲。)
《三國演義》當中,有兩個人物是按照完人來塑造的,文的就是諸葛亮,武的就是趙雲。常山趙子龍是《三國演義》數以百計的人物中最得人心者之一,有許多人都說,我最喜歡的人就是趙雲。確實,趙雲武藝超群,品德高尚,穩重多謀,他是作為一個儒將的藝術典型和完人來塑造的。也許有人會說,趙云不是有一次打了敗仗還受了降級處分嗎?怎麼能算是完人呢?任何一個人一生都不可能不犯錯誤,所謂完人,並不是永遠不犯錯誤,要看兩條:一、性質,二、 態度。趙雲確實打過敗仗,而且受了降級處分。那是哪年的事情呢?是蜀漢建興6年,就是公元228年。那時候已經是後主阿斗了——劉禪。也就是失街亭的那次戰役。這次戰役,諸葛亮事先放風,他說我要由斜谷道,這個斜谷道在現在陝西西南部的箕谷一直到現在陝西的眉縣,長470裡。
諸葛亮就故意放風,我的主力要出斜谷道。他派了兩員大將,就是趙雲為首,鄧芝作為他的副將,實際上是帶領了少數的兵力,假裝這是主力,以此來吸引曹魏的主力迎戰。而諸葛亮自己帶了蜀漢的主力,他準備繞道迂迴到背後包抄曹魏的主力,他是這樣一個戰術。結果呢,由於趙雲和鄧芝的部隊人數太少,而曹魏的兵力太強大,因此寡不敵眾,趙雲沒有完成任務。因為這470裡,要打通這條道很不容易,結果他沒有能夠出斜谷。他的部隊被打散了。打散了以後,他很快就把部隊集中起來,固守箕谷,把它固守住了。結果整個戰役失敗是由於街亭失守,導致了這個戰役失敗。趙雲之所以受處分,是情有可原。因為兵力懸殊,他沒有完成出斜谷的任務。所以他受處分令人同情,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諸葛亮軍紀嚴明,令人敬佩。勝敗乃兵家常事,所以這件事情,趙云有記載的敗績,就是這麼一件。並不影響對趙雲這個人的整體評價。從各方面講,趙雲依然不失為一個完人形象。
(趙雲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著力刻畫的人物,堪稱全書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趙雲是除關羽、張飛之外,最早追隨劉備的人物,以至於人們幾乎把他加到了桃園結義的兄弟之中。在有的京戲裡,乾脆就讓他成了“四將軍”。從古至今,不少評論家對趙雲忠義的評價甚至超過了關羽和張飛。那麼,在《三國演義》中,是如何描寫趙雲忠肝義膽的英雄形象?羅貫中演繹的故事跟史實會不會有很大的出入呢?)
史料與演繹中的趙雲
趙雲在當陽救阿斗,在歷史上確有其事。當時,劉備由於帶著十幾萬百姓,他行動緩慢,後來隊伍整個被打散了。三千多軍馬只剩下一百餘騎,一人一馬為一騎,剩一百多個騎兵了。當時《三國志》上是這麼寫的,它說:有人言雲已北去者。但是到底誰說沒寫。有人對劉備說,我看見趙雲往北去了。往北去就是投奔曹操了,投降了。劉備一聽生氣了,就拿起手裡的戟打那個人。它說,子龍不棄我走也。趙子龍絕對不會背棄我。過了一會兒果然趙雲就來了。從這個細節上,我們可以看出兩條:第一,劉備非常信任趙雲,趙雲值得信任;另外還有一條,歷史上的劉備性子也是比較急的,我們以前不是說過,鞭打督郵實際上是劉備不是張飛。這個地方也是,一聽說趙雲的壞話,他拿起戟就打他。這個細節挪到《三國演義》來以後,做了些改動。
劉備不打人了,那麼當時是誰說這個話呢?是糜芳。糜芳身受重傷,踉踉蹌蹌而來,報告劉備說,趙子龍反投曹操去也。他已經投奔曹操了,跑到曹操那兒去了。劉備說,子龍跟我是故交,我們是老朋友,他怎麼肯背叛我呢?結果張飛頭腦簡單,張飛說,他現在看見咱們勢單力薄,也許就投降曹操去了,為了圖富貴,他投降曹操肯定能夠得富貴,升官發財。劉備說,子龍從我於患難,他是在我患難時候投奔我的,不是我發達的時候,我地位很高的時候投奔我的。所以他說子龍是心如鐵石,他對我是非常堅定的,忠心耿耿,心如鐵石,非富貴所能動搖也。結果糜芳不是受傷了嗎?他說,我親眼看見他投西北去,西北都是曹操大軍,我親眼看見他去了。張飛說,等我親自去尋他。我見了他,一槍把他刺死。劉備說,你錯怪趙云了。這個地方能看得出來,劉備確實是知人善任。可張飛不聽啊,張飛就帶了二十餘騎找趙雲去了。見了趙雲要殺他,到哪去了呢?到了長坂橋。
實際上趙雲當時軍隊被打散以後,他找不到甘夫人和阿斗。他就說,我好歹,我無論如何一定要把主母和小主人找回來。哪怕我死在疆場上,我也要把他找到。所以趙雲這個忠心耿耿,正是廣大讀者最敬重他的地方。 《三國演義》寫這個故事寫得非常細緻,這個地方就顯出這個作家的水平來了。就是他的情節安排非常合理。我們想趙雲當時是單人獨騎,胸前還揣著一個阿斗,你本事再大,在這數以萬計的曹兵當中,你怎麼可能連殺曹軍名將五十餘員。羅貫中在這個地方,有一筆交代寫得非常細緻。趙雲到處衝殺的時候,有人告訴曹操,說這就是常山趙子龍。因為曹操問:這是誰?那麼厲害。常山趙子龍!曹操馬上下令:傳令!不許殺死趙雲,一定要活捉!行了,這下你就不能放箭了。你一個對一個,幾個對一個打,誰也打不過趙雲,所以都被趙雲刺死了。
要不是曹操下令不許放箭,必須活捉,甭說一個趙雲,十個一百個早就被亂箭射穿了。所以這些地方就顯出《三國演義》為什麼是四大名著之一。這些細節都安排得非常地合理,具有情節的合理性。所以趙雲才能夠活著出來。在這個地方,毛宗崗有一個點評非常有意思,他說,以一個英雄的趙雲,救一個無用的劉禪,還真不如不救呢。但是從來豪傑不遇時,英雄豪傑往往趕不上好時候,趕不上好的社會環境。而庸人到是多厚福。 “以一英雄之趙雲,救一無用之劉禪,誠不如不救矣。然從來豪傑不遇時”英雄豪傑往往趕不上好時候,趕不上好的社會環境。 “庸人多厚福”這個阿斗早年是平庸,晚年是昏庸,他有福氣。毛宗崗說的,你看他爸爸劉備,劉備是能力、智力都比阿斗強多了,可是剛當皇上沒多久死了。而阿斗當了四十二年皇帝,享盡了福。所以毛宗崗說,還真不如當年趙云不救他。
(《三國演義》中,趙雲從來不像關羽那樣傲慢自負,也不像張飛那樣魯莽粗心,他總是膽大心細,兢兢業業,這一特點同他的英武蓋世,忠直謙虛等美德相結合,使趙云成為《三國演義》的武將形象系列中性格最完美的人物。羅貫中是如何讓趙雲這個近乎於完美的人物能夠立得起來又穩得住的呢?)
羅貫中妙筆生花樹趙雲
《三國演義》寫趙雲,如果我們注意一下,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只要是趙雲跟別人在一塊兒打仗,如果是敵方的將領,必定死於趙雲槍下,或者是落荒而逃。如果是自己這一方的,那麼,甭管他多大本事,他總有那麼一點不如趙雲。比如說,關羽。關羽沒有和趙雲在一起有重大的場面。關羽犯的錯誤不小,他丟失荊州。因為他驕傲自滿又不能團結部下。比如黃忠,黃忠這個老將確實很不簡單,但是黃忠在連勝了幾次以後,在《三國演義》七十一回,他就有一點驕傲自滿,喪失警惕了。結果呢,陷入困境。是趙雲帶著極少數的兵馬,把已經陷入絕境的黃忠救了回來。至於袁術、袁紹、曹操、孫權手下那些大將,只要跟趙雲交手,那都不是對手。而且有意思在什麼地方呢?就是劉備和諸葛亮凡是有最重要的任務都交給趙雲。
比如劉備甘露寺招親,這是一招險棋,你不去不行,不招不行,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弄好了孫劉兩家就成親戚了,共同抗曹。但是一旦被殺,或者被扣為人質,這個風險可了不得。因此諸葛亮他說,此事非子龍不可。就派趙雲護駕,給他三條錦囊妙計。最後,果然趙云不辱使命,很好地完成了任務。這是看得出來,諸葛亮對趙雲是極度信任。關鍵時刻啟用趙雲。劉備對趙雲也非常信任。奪取荊州以後,關羽是鎮守荊州,在北邊要防止曹操,張飛有時候帶兵出征,劉備就讓趙雲當流營馬司。這個留營司馬相當於什麼呢?相當於首都衛戍司令部司令兼公安局長。咱大本營可不能亂了,當時有一個情況,就是劉備招親以後,孫夫人從東吳帶了一些官吏和士兵過來,就是她的親兵,她的警衛,肯定是從東吳帶來的她熟悉的。
這個孫夫人根據《三國志》上的記載,孫夫人在兄弟姐妹裡比較小,她是孫權的妹妹,可能從小比較嬌慣,又是老夫少妻,看來劉備有點怕老婆。孫夫人手下的官兵在荊州仗著是孫夫人的親信橫行不法。劉備又惹不起夫人,何況這個夫人她哥哥,(劉備)這個大舅子又是東吳的君主,處理不好不僅影響夫妻關係,還影響外交關係。但是不處理又不成,怎麼辦呢?劉備就把這個進退兩難的活交給趙雲,不僅讓他管理這個城市,而且宮中的事情也讓他管。因為他知道趙雲治軍嚴格。在這個當中,孫權趁劉備西征,去打益州的時候,他就派人寫信,讓他妹妹回去,說是母親病了。當時《三國志》裡面記載了這個事情。孫夫人就私自把阿斗帶走了,結果呢,趙雲和張飛就用小船追趕上去以後,把她截住了,(阿斗)奪回來了。 《三國志》上面這個記載到《三國演義》裡面做了一個重要的改動,就是把孫夫人的形象改好了。就是〈三國志〉裡面孫夫人有點驕橫,而且她私自帶走阿斗是她自己的主意。
在〈三國演義〉裡面淡化了她的這些毛病和她私自帶走(阿斗)的這種私心。是孫權說國太病危,因此孫夫人是做一個孝順女兒的形像出面的。當然了,當時趙雲要把阿斗奪回來,孫夫人也是堅決不干,那段描寫是非常精彩的。寫趙雲怎麼追趕,先是在岸上追趕,然後發現一條漁船,跳上漁船,請艄公馬上用小船追趕。到了大船旁邊,趙雲把長槍撂在船上,就帶了一把青缸劍,啪一下,縱身一跳,跳上那個船。當時,孫尚香是讓她手下的婢女,那些婢女都是有武功的,來奪阿斗,來推他。趙雲的政策掌握得非常好,他又不能殺,他只能推等等那些細節都很經得起琢磨,寫出趙雲這個人是非常地有頭腦。在這種情況下,他還考慮到政策,考慮到不要傷害孫劉兩家的關係,而且他頭腦裡面很清楚,這是主母,這是劉備的夫人,我們不能隨便地冒犯她,但是阿斗絕不能讓她帶走,寫得非常細緻。
(趙云有勇有謀,他不僅能從劉備集團的長遠利益考慮問題,而且注意爭取民心。縱觀蜀漢集團的歷史,在眾多武將中,其他人都不曾像趙雲那樣,從根本大計上直言規諫劉備,這又是趙雲見識過人之處。歷史上的趙雲雖然在功業上不能冠冕群雄,卻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趙雲的寬厚仁德又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品格高潔的——趙雲
趙雲這個人還有一條非常好,這和三國很多其他名將相比簡直是獨一無二,就是他心中裝著老百姓,決不與民爭利。劉備奪取荊州以後,佔領了成都,當時(劉備)就討論,準備把成都的許多土地和房子分賜諸將。你想,趙雲這麼高的地位,他肯定能分到非常大的宅院,肯定能分到很多最好的土地。但是趙雲提出反對,他說這樣對百姓不利,而且他舉漢武帝的時候大將霍去病的一句名言,他說:匈奴未滅,無用家為。有的本子上是何以家為。就是匈奴還沒有消滅,我們怎麼可能回家呢?我們要安一個家,有很漂亮很大的房子有什麼用呢?他說,現在的國賊不是匈奴,是曹賊。等天下太平了,我們都解甲歸田,“各返桑梓”每個人都回老家不用打仗了,“歸耕本土”回到我們老家的土地上,自己種地養活自己去,這樣才合適。
然後他底下還說,“益州人民”,因為我們不是剛奪取益州還在打仗了嗎,“處罹兵革”剛剛遭受戰亂,田宅都應該歸還,讓他們能夠安居復業,恢復他們原來的職業,該種地的種地,該做買賣的做買賣。他說然後才可以徵兵、抽稅,然後才可以做。他底下講了一句非常好,他說,“得其歡心”,這樣才能得到益州老百姓的擁戴。趙云不與民爭利,他提這個意見可是得罪人的。多少大臣、武將,誰不想分個大宅子,多分幾百頃土地。趙雲力排眾議,得民心最重要,不能與民爭利。
結果劉備就採納了趙雲這個建議。趙雲治軍嚴格,身先士卒,奮勇殺敵,而且處處為國家、軍隊、百姓著想,不徇私利。前面我們不是講到趙雲打了敗仗嗎?沒有出斜谷,沒有完成這個任務,當時不是街亭也失守了嗎?整個戰役失敗以後,總結,回到成都以後,諸葛亮發現一個現象。他就問,他說街亭失守,軍隊是亂得一塌糊塗,將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將,軍用物資也損失了無數。他說為什麼箕谷這一仗雖然沒有出斜谷,但是守住了箕谷。這一仗軍隊和物資基本上沒有損失,這是怎麼回事呢?結果副將鄧芝說,他說,那一仗失敗的時候,趙雲是親自斷後,用咱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趙雲身為大將何其可敬。就是因為趙雲親自斷後,所以被打散的軍隊很快重新集結起來。軍隊基本上沒有受損失,軍用物資基本上也沒有受損失。諸葛亮一聽,非常感動,就下令要獎勵趙雲。當然降職這個處分是有了,但是軍用物資不是沒有損失嗎?好,論功行賞!分一些給大家,結果趙雲又提出反對。按說這個時候賞賜軍用物資無非就是衣服食品這些東西。趙雲講,仗沒打好失利了,不應該獎賞。何況國家現在還很艱難。因此,這些軍用物資應該統統上繳國庫。等到十月,就是冬天,因為每年冬天政府都要賞賜。因為冬天衣服、糧食這些留到十月的時候再賞。所以這些地方都看得出來,趙云不謀私利,一心為公。所以趙雲的這種做法受到很多人的讚揚。 《三國演義》裡面把這個細節放大了,它加了諸葛亮的一句話,諸葛亮說,“先帝在日”,因為那個時候,劉備已經死了五年了。 “先帝在日,常稱子龍之德,今果如此”。現在一看果然如此。確實,趙雲身上最可貴的,還不是他的武藝超群,而是他的高尚品德。
(趙雲謙虛謹慎,在蜀漢集團中,資格僅次於關羽、張飛,又有救護劉禪之功,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從不爭名奪利,對後來居上者也能夠友好相處。這一點是剛愎自用的關羽,自視清高的魏延等人所不及的。而趙雲和那些猛將的根本區別在哪裡呢?)
遠見卓識的趙雲
如何將人物身份相近相同的這種人物能夠寫成不同的鮮活的藝術形象,這是一個長篇小說家遇到的難題。羅貫中也同樣如此,可是我們能夠區別出來。 《三國演義》裡名將如星,有許多武藝超群的大將。最有名的比如呂布、關羽、張飛等等好多人,但是他們都有不如趙雲的地方。呂布反复無常,見利忘義,那完全是一個小人。所以,如果論武藝的話,三國的幾十位名將當中,也許還有那麼三五個、五七個人能夠和趙雲一拼高下,但是論德,沒有一個人比他強。趙雲最可貴就是胸懷坦蕩、高瞻遠矚、是非分明,具有戰略眼光。這是他和關羽、張飛等的最大區別。
由於關羽的錯誤,荊州丟失(關羽被殺),劉備意氣用事,不顧一切準備發動全國之兵伐吳。 《三國志》寫勸諫劉備不伐吳的最堅決、最明確的人是誰呢?趙雲!而且他講得非常地有水平。他說,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用咱們現在的話來說,你得分清誰是主要的敵人,誰是次要敵人。他說,且先滅魏,則吳自服。你把魏滅了,這個吳自動就歸順了。他底下還有一句話,講得就更好了。他說,“當因眾心”,就是用咱們現在的話來說,應當順應民心。 “早圖關中”因為現在全國的老百姓都希望能夠打敗曹操。打敗曹操第一步就要佔領關中,然後出潼關,把中原河南那一帶(佔領),那是曹操的老巢,這樣就統一天下了。因此要順民心。他說,“不應置魏”,不應該先把魏放在一邊,先與吳戰。也就是說,你要分清主次矛盾,先解決哪個,哪個最危險,打哪一仗是最符合民心。
結果呢,趙雲這個話一開始打動了劉備。劉備猶豫了,有點想要重新考慮。他覺得有道理。這時候,張飛這個人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頭腦簡單。張飛就說了,他就責備劉備,你忘了桃園三結義,你忘了當時我們的盟約。若陛下不去,如果你不去,我就帶著兵自己打孫權去了。這樣一來,就進一步煽動了劉備要為關羽報仇的心理。當時還有一些大臣,像秦宓,另外就是諸葛亮等等,他們都勸諫劉備,劉備聽不進去,而且劉備差點把秦宓殺了。那麼在《三國演義》裡面,羅貫中把趙雲的那段話進一步挑明,趙雲就勸諫劉備說,要分清公仇和私仇,就是咱們和曹魏之間的仇是公仇,您和孫權之間的仇是私仇。你是為了給兄弟報仇,那個秦宓接著趙雲講的話也是講,您不能徇小義,就是兄弟之間這種義氣是小義,國家的利益是大義。結果劉備不聽。
所以劉備他是以小義害大義。蜀漢後來之所以沒有統一天下,彝陵之戰的失敗是一個最大的轉折點。蜀漢的事業敗就敗在這個小義上,而趙雲公私分明,小義大義看得很清,道理講的非常透徹,而且提出警告,所有這些都證明趙云不是一個普通的武將,是一個非常有政治智慧、眼光遠大的戰略家。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塑造了一個光彩照人的趙雲形象。對於傾注了作者滿腔激情的完美人物,羅貫中又是怎樣在小說中結構趙雲輝煌一生的呢?)
光彩一生的趙雲
說到趙雲還有一個現象非常值得注意。就是趙雲從出場到結局一生輝煌。你看劉備出場的時候,他已經淪落到賣草鞋、編席子了。用咱們現在話來說,是小手工業者勞動人民。張飛是小業主,有點土地,開一個小酒館,殺豬的。趙雲沒有過多交代他別的,但是他出場時亮相,救公孫瓚跟文丑大戰,這是多麼漂亮的一個上場。另外你從結局(來看),關羽被殺,身首異處,死了以後都不能埋在一起.。張飛被部下所害,劉備大戰失敗飲恨而亡,馬超倒是病故了,而黃忠的死跟他中箭受傷有關係,只有趙雲的結局是最好的。他臨死前一兩年還連斬五將,赫赫戰功。這些地方都看得出來,作者是精心安排了趙雲這個人物的一生。所以《三國演義》這樣表現趙雲反映了廣大讀者和作者羅貫中對他的特別喜愛。趙雲的人品和武藝在整個三國時期堪稱天下無雙!
歡迎光臨 臺灣趙子龍文化協會 (http://heroloyalty.org/)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