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趙子龍論壇(佳里子龍廟永昌宮)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528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劉備稱帝後 趙雲是如何走上「神壇」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11-23 00:27:1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https://read01.com/QEnzM5.html#.WhWjkkqWaUk

劉備稱帝後 趙雲是如何走上「神壇」

2016/05/25 來源:北青網




河北正定縣的趙雲廟


位於湖北當陽的趙子龍雕塑

在影視劇以及小說里,趙雲一直是頗受歡迎的正面形象,有勇有謀,忠義兩全。但在真實的歷史上,趙雲的官階並不高,也不是名將,在《三國志》里,趙雲的傳記只有短短二百多字的介紹,甚至都沒有提及他的戰績。

有趣的是,在關於趙雲的零星記載中,後世的歷史學家發現,趙雲雖然戰績不突出,但他的一些行為符合儒家以「仁政」為核心的治國理念,由此趙雲逐漸得到了文人的偏愛,在代代相傳中,趙雲最終成為一代名將。

救劉備妻小後並未獲重賞

在記錄三國歷史最權威的著作《三國志》中,趙雲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並為列傳,編入《蜀書》第六卷。這成為《三國演義》構建蜀國戰將天團「五虎上將」的主要依據。但「五虎上將」的說法並不見於《三國志》,反而是《三國志》中著力突出的「魏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卻被懷著嚴重的「尊劉抑曹」傾向的羅貫中有意忽略,未能在《三國演義》中合體出現。



即便是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合傳入史,也不能說明趙雲與他們四人地位相等。在排序上,趙雲位列五人最末。《三國演義》悄悄做手腳,將趙雲挪到了第三位。

再來比較一下官爵品級,關羽很早即被曹操表為漢壽亭侯,在劉備稱漢中王后被拜為前將軍,如果他不是死在劉備稱帝的前一年,官爵還會晉升。張飛則在劉備稱帝後獲得了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的高配置,車騎將軍在漢朝武官體系里位比三公,在東漢基本是外戚將軍(如竇固、竇憲)的專利,這對張飛來說也很合適,因為他的兩個女兒都嫁給了後來的後主劉禪為妃,是名副其實的外戚一族。馬超出身隴西名門,雖然投靠劉備最晚,而且幾乎沒有為蜀國立尺寸之功,卻一來就被拜為左將軍,並賜假節(假節,是皇帝將節借給執行臨時任務的臣子使用,可代表君主行事,相當於尚方寶劍在手),立國後更是拜驃騎將軍,位在張飛之上。連黃忠也被封為征西將軍,征西將軍是什麼級別?連曹操都曾說,自己少年時代的夢想就是死後墓碑上寫著「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如此就能含笑九泉了(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中有「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征西將軍」之句)。



而趙雲,起初作為「主騎」的身份出現,實際就是一名騎兵隊長,直到當陽長坂坡救出了甘夫人和阿斗,趙雲才獲得第一個職位:牙門將軍,這是一個地位不高的雜號將軍,到了劉備取西川,趙雲升遷為翊軍將軍,依然屬雜號將軍序列。劉備稱帝後,趙雲既未升遷,也未封侯,直到劉禪登基,同時期名將已凋零殆盡,趙雲才升至征南將軍、鎮東將軍。但在建興六年(223年),趙雲與鄧芝兵敗箕谷,趙雲又遭降級,被貶為鎮軍將軍,重回雜號將軍序列,直至去世。這是趙雲遭受的一場不白之冤,迄今為止只有一部電影將其呈現,這個話題我們後面再講。

論戰績,關羽斬龐德擒于禁,威震華夏;張飛在宕渠大破張郃守衛南鄭;馬超在投奔劉備之前就與曹操血戰渭水,使曹操差點喪命;黃忠則斬殺曹軍上將夏侯淵一戰驚人。而趙雲,在《三國志》短短二百多字的傳記中,除了在當陽長坂坡保護劉備妻兒,竟無一份戰績羅列,沒有擊敗一個有名有姓的對手。

與曹軍名將並無單獨對壘

這樣的記載連南朝宋史學家裴松之都看不下去了。裴松之在史學上的最大功績是為《三國志》做注釋,他收集整理了三國兩晉的大量史料,以補《三國志》之不足,其注釋量是《三國志》原文的三倍之多。「裴注」的貢獻在趙雲傳中體現得最為明顯,他為趙雲的注釋部分起名《雲別傳》,其中描述了趙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的英俊外貌,敘述了趙雲由公孫瓚轉投劉備的細節,細到劉備與趙雲「同床而眠」(《三國志》里同樣也記載了劉備與關羽、張飛「寢則同床」);而後還記錄了趙雲的兩場戰功,一是「截江奪阿斗」,一是「漢水大敗曹軍」,這兩例後來都成為《三國演義》塑造趙雲神武的重要素材,尤其是後者,引出劉備的一句評語「子龍一身都是膽」,造就了趙雲此後向神將的路上一路狂奔。看看,一個響亮的口號對英雄人物是多麼的重要。



為什麼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的注引在對待趙雲的記敘會差別這麼大?清朝名臣李光地也對此大惑不解:「雲之美德皆見別傳,而本傳略不及之,何哉?」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兩位作者寫史的政治環境不同:陳壽作書於三國剛結束的晉朝,晉朝的法統是由曹魏禪讓而來,自然是以魏為正統,以蜀吳為寇,陳壽能夠堅持將三國分別作傳,在書中保留蜀吳的帝位和年號,在那種環境下已經是極大的突破了,自然不會用太大的筆墨去渲染一員蜀國的武將。而裴松之所在的南朝宋距離三國已有一百多年,可以用更為客觀公正的態度來對待歷史人物,加上當時漢人江山偏安江南,其境遇與蜀吳更為相似,從情感上對蜀吳的名將自然更為貼近。

但從對蜀國的貢獻來講,比較中肯的評價是,趙雲始終被定義為一個「將」,而關張馬黃魏,則是作為「帥」的一面出現。二者的差別是是否領兵獨當一面。無論《三國志》還是「裴注」的記載中,趙雲一直以高級保鏢的身份出場,要麼是跟隨劉備擔任護衛,要麼是「特任掌內事」,服務於劉備的妻小。即使「漢水之戰」,趙雲也是為黃忠做策應,當黃忠被曹軍包圍時,趙雲方才顯露出神威來。他始終沒有機會與曹軍帳下名將有單獨對壘的機會,這也是他排名靠後的原因之一。



因「仁義禮智」不斷被美化

趙雲在隨後的歷史長河中被不斷美化,除了「裴注」為他增添的戰功外,「文武全才」的一面無疑加分許多。作為一名武將,理論上趙雲是不參與大政方針討論的,但「裴注」中記錄了趙雲唯一一次參與政事的描述,那就是當孫權入侵荊州擒殺關羽後,劉備急欲報仇討伐東吳,這時趙雲上疏勸諫:「天下國賊是曹操,不是孫權,應該先北上滅魏,吳國自然臣服。現在曹操雖然死了,但曹丕篡漢稱帝,應當早圖關中,占據黃河和渭水上游來討伐凶逆,屆時關中義士必定帶著糧食牽著馬來迎接王師。」

趙雲這番話在當時很有見地,劉備剛剛以漢朝正統稱帝,既然打著漢的旗號,首要目標自然是篡漢而立的曹魏。曹魏是公敵,孫吳是私仇。而且趙雲還詳細表述了北上的方略。我們知道,隨著孫權占據荊州,諸葛亮此前在「隆中對」里為劉備制定的分兵兩路北伐的計劃已經告吹,北上中原只有關中一路。但趙雲表示,即便只剩這一路,居「河渭上游」依然可以取得主動,贏面很大。「河渭上游」是哪裡?正是此後諸葛亮五次北伐都要先攻取的隴西祁山一帶,可見趙雲的眼界早在諸葛亮之前。



當然劉備並沒有聽趙雲的勸諫,後來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猇亭大敗,主力盡喪,劉備也死於白帝城。因此後世就有不少人感到惋惜,覺得當初劉備如果聽了趙雲的,或許歷史會扭轉。乾隆皇帝在讀史時就嘆息道:「使如趙雲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漢事未必無成。」當然也有人說,蜀國想要北伐不能沒有荊州做策應,劉備討伐孫權也不完全出於復仇考慮,因為諸葛亮對此也是默許的。無論如何,趙雲這一諫讓他一下子與張飛、馬超拉開了差距,逐漸形成了儒將的形象,這無疑更符合文人階層的審美趣味,從而得到了小說家們的格外偏愛。以至於在風靡中國與日本的策略遊戲《三國志》系列中,趙雲的智力、政治力兩項屬性始終保持在70+和60+的水平,這在文官中亦屬於中上等。在今年新出的《三國志13》中,趙雲的四維(統武智政)屬性之和排在第十位,是典型的智勇雙全武將。

歷史是英雄創造的,但書寫歷史的筆卻掌握在文人手上,即便你天下無敵,但若在忠義等道德指標上有偏差,反而會被口誅筆伐,如呂布。但若是在道德上有突出表現,即便你在事業上差點意思,文人們也會欣然給你找補回來。趙雲即是此例,「裴注」為趙雲增添了兩項重要文戲,一件是當趙雲投靠公孫瓚的時候,公孫瓚對趙雲家鄉人多投靠政敵袁紹頗有醋意,趙雲卻正色答道他家鄉人討論國家大事從來都是「從仁政所在」,「仁政」是儒家治國的核心,這句話足以讓讀史的文人拍案叫好。另一件是劉備定益州後想將成都內的房產和城外的莊園分給有功的眾將,趙雲卻拒絕了,他引用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金句,希望能將這些產業分給受到戰爭罹難無家可歸的平民,這又完美契合了儒家的仁義、謙讓之道,趙雲的道德光芒大放光輝,如此菩薩心腸的將軍,文人們不捧他,捧誰?


電視劇《武神趙子龍》中趙子龍的形象

關於其妻室鮮有記載

英雄總有美人相伴,史書中與趙雲有關的美人唯有一名姓樊的寡婦,她是桂陽太守趙范的寡嫂,「裴注」中描述為「有國色」,當時趙范有心巴結趙雲,想將嫂子許配給他,卻被「高冷」的趙將軍拒絕。他表面措辭是因為樊氏的前夫與他同姓,犯了忌諱,但私下裡的心思卻是看到趙范是被迫投降而來的人,人心難測。因此擲地有聲地說出了「天下女不少」的豪言。不出所料,趙范後來果然逃走了,趙雲因而未受牽連。此事在《三國演義》中也被採用。

從《三國志》中記載趙雲有兩子來看,趙雲後來的確婚配了,但妻室不得而知,這就給予了後代充分的想像空間,民國文人周大荒在《反三國演義》中為趙雲安排了一位女中豪傑馬雲騄為妻,並將其設為馬超的妹妹,作者大約覺得,女將配英雄,英雄之間聯姻更富有戲劇性。在電視劇《武神趙子龍》中,先後給趙雲安排了青梅竹馬的柳擎兒、師妹李飛燕、公孫瓚女兒公孫寶月等紅顏知己,做足了趙雲的感情生活,但最終讓趙雲傾心的還是一名叫夏侯輕衣的姑娘。

夏侯輕衣的人設可能來自於《三國志》「裴注」中提到的趙雲少年玩伴夏侯蘭,但他應該是一位男性。據記載夏侯蘭與趙雲是同鄉,也就是說此夏侯蘭與我們熟知的夏侯惇、夏侯淵並非同族,夏侯蘭在博望坡之戰中被劉備軍生擒,趙雲得知後向劉備求情,不僅讓他免於一死,還舉薦他擔任「軍正」一職,發揮他在法律方面的特長。這段友誼本是一曲佳話,但奇怪的是《三國演義》卻並未採納,反倒是讓夏侯蘭在博望坡被張飛一槍刺死了。直到2004年,國產單機遊戲《三國趙雲傳》將趙雲與夏侯蘭的友誼寫入主線情節,二人各為其主生死離別的一幕讓不少玩家動容。

影視劇中的趙雲形象,最為深入人心的當屬1994年版《三國演義》中張山飾演的趙雲,在第29集和30集中,電視劇呈現了趙雲於千軍萬馬之中救出公子阿斗的精彩戰況,這段拍攝無論是武打設計還是戰爭場面調度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均稱得上是頂尖誠意之作。包括筆者在內的眾多觀眾在當年也為這一段情節激盪起沸騰熱血,張山英姿颯爽的樣貌也使得趙雲成為一代偶像。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趙雲戰鬥場面的歌曲《當陽常志此心丹》也在當時傳唱萬家,至今仍是以趙云為題最為優秀的歌曲之一。谷建芬作曲,王健作詞,歌詞抄錄如下:

雖未譜金蘭,

前生信有緣。

忠勇付漢室,

情義比桃園。

匹馬單槍出重圍,

英風銳氣敵膽寒。

一襲征袍鮮血染,

當陽常志此心丹。

子龍,子龍,世無雙。

五虎上將威名傳!

實際上,因為拍攝跨度太長,1994年版《三國演義》中的趙雲先後有三人飾演,從第40集「智取南郡」開始,趙雲飾演者悄然換為比張山微胖的楊凡,等到老年趙雲出場,演員換成了年齡較大的侯永生。

後來胡軍和聶遠兩位男星先後在電影《赤壁》和電視劇《三國》中挑戰趙雲這一角色,但前者勇而不俊,後者俊而不勇,差強人意。

晚年蒙受不白之冤淒涼離世

在講述趙雲的影視作品中,容易被人忽略的是由李仁港導演、劉德華主演的電影《三國志見龍卸甲》,這也是《武神趙子龍》之前國內唯一一部以趙云為主角的影視劇作品。

實事求是地說,該片槽點甚多,比如李仁港萬年不換的飛碟頭盔戴在三國人物頭上,讓不少三國迷難以接受,以及為了考慮市場因素加入女性角色,讓Maggie Q飾演了虛構角色——弓馬嫻熟的曹操孫女,作為趙雲的勁敵出現,顯得荒唐滑稽。但拋卻這些,該片值得稱道的是在銀幕上首次呈現了趙雲人生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晚年的淒涼和被當炮灰的屈辱。

在《見龍卸甲》中,趙雲主動向諸葛亮請命作為北伐先鋒,諸葛亮卻將趙雲當作誘敵之師,牽制住魏軍主力,自己卻帶主力暗度陳倉。趙雲被團團包圍,遲遲不見援軍,士兵全部打光了,最終自己卸下了盔甲,布衣策馬沖向魏軍陣營,全片結尾即定格在這個淒涼的背影之上。

這是一段在《三國演義》中都沒有描述的情節,卻大體符合史書的記載。在《三國志》諸葛亮傳和趙雲傳中均記錄了蜀漢建興六年(223年)春的這次北伐經歷,趙雲、鄧芝率軍出箕谷,牽制了魏國大將軍曹真的主力大軍,而諸葛亮則率軍攻打祁山,收取三郡,後來因為馬謖失街亭,蜀軍主力敗退,趙雲、鄧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但即便如此,趙雲「斂眾固守,不至大敗」。

這一切的安排當然是出於諸葛亮之手,為了能夠避開魏國主力鋒芒奪取隴西三郡,他不惜讓老將趙雲以弱旅為誘餌在箕谷做疑兵,置其於巨大的危險之下。這場敗仗的責任本不在趙雲,但回國後趙雲卻被貶為鎮軍將軍,蒙受了極大的冤屈。

史載,趙雲第二年就去世了,但沒有寫死因。我們不妨推斷一番,趙雲在前一年還活躍在戰場上,其身體狀況應當是良好的,不至於猝然因病致死。可能致死的原因有二:一是趙雲在誘敵或撤軍的時候遭受了重傷,回國後傷重不治而死。根據史書上以弱敵強的描述,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二是趙雲兵敗被貶,蒙受了巨大的羞辱,內心鬱結導致病發而亡。如此大的心理打擊,加上趙雲此時年事已高,這種可能性也不小。是二者其一,還是兩者兼有?無論怎樣,從史書的字裡行間,我們看到的趙雲晚年竟是如此淒涼慘澹的背影,他沒有被殺死在戰場之上,而是成為棄子和炮灰,被「殺死」在陰冷無情的歷史的角落裡。成長

補白

與趙雲相關的歷史遺蹟

隨著趙雲英雄形象的傳播,與趙雲相關的地方出現了他的祠堂、廟宇等諸多紀念場所,如今已成為特色景點。

河北正定:古樸趙雲廟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云:「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真定,即後來的河北正定。隨著趙子龍美名遠揚,後代先賢將他奉為神明,自宋代時就有當地人建廟宇以祭祀趙雲,不過這些廟宇沒有保留下來,後來經過多方努力,在趙雲故里正定縣重建了趙雲廟。

重修的趙雲廟占地二十餘畝,造型古樸,它有三進院落,由山門殿、正殿、主殿構成,其主要建築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順平侯殿等。主殿魚貫中軸,左右配殿翼輔兩側,整個布局開闊大方,整齊勻稱。廟裡的「趙雲故里」碑以及趙雲飲馬槽,均為廟內原存遺物,廟內還有部分古代兵器、陶器,它們是正定出土的文物。

從山門殿進去,有趙雲生平簡介。左右兩邊還立有趙雲兒子趙統、趙廣的銅塑像。殿後有大清朝廷敕立的「漢順平侯趙(諱)雲故里」碑和「雲別傳」石刻。院落里還有當年趙雲在這裡生活的一些遺蹟,據說趙雲自其兄病亡後,告別公孫瓚回鄉守孝,閒時習武學文,他的住所旁有水井和飲馬槽,當公孫瓚敗亡後,他才再次出山投靠劉備。

作為正殿的「君臣殿」里有劉備、關羽、張飛、趙雲以及諸葛亮的塑像,並陳列了這些名將的遺物。有傳說中提到的趙雲在家練武時使用的石鎖、宋代趙雲廟的遺蹟、張飛親自手書的碑拓等,據史料記載,張飛還擅長畫美人圖,是一個文武雙全的猛將軍。

主殿是「順平侯殿」,這裡供奉的就是趙雲趙子龍,老年的趙雲依舊威風凜凜,供人們朝拜。

成都大邑:趙雲祠墓多次維修

《三國演義》第96回載:「後主聞雲死,放聲大哭曰:朕昔年幼,非子龍則死於亂軍中矣。諡順平侯,敕葬於成都錦屏山之東。建立廟堂,四時享祭。」另外,根據一些史料記載,趙雲曾在大邑錦屏山御羌生活多年。

《大邑縣誌》載,趙雲祠墓在大邑縣城錦屏山麓。該墓冢依山而建,狀如圓形土丘。墓前原有子龍廟,還有山門、大殿、正殿三重建築。子龍祠墓毀於明末兵火,後經多次興廢,一直規模不大。《蜀中名勝記》、清《四川通志·寺觀》、《邛州志·祠寺》、《大邑縣誌·祠廟》等均有相關記載。民國初年對該祠墓進行過維修,由當時的鄉紳、地主捐資培修。20世紀60年代末大部被毀。

如今,趙雲祠墓正在修建中,已建成部分建築,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墓前有木結構四合院建築,正中豎有高2.5米、寬1米的墓碑,上刻「蜀順平侯趙雲墓」七個篆體大字,兩側刻有填金對聯:「赤膽永枯江原父老,忠魂猶壯蜀國山河。」

湖北當陽:街道以子龍命名

《三國演義》里,對於趙子龍「單騎救主」的故事有著詳細的記載: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占領荊州後,為徹底剿滅劉備,由荊州降將文聘率精騎5000人馬,從襄陽出發,追擊劉備到當陽。劉備帶領幾十個隨從倉皇逃走,隨軍眷屬和上萬百姓被曹軍圍困。趙子龍單槍匹馬與曹軍大戰長坂坡,殺死殺傷曹將50餘人,救出了劉備妻小。從此,趙子龍聲威大震,名揚天下。

隨著趙子龍「單騎救主」故事的流傳,當陽也留下千古美名。在當陽街頭,三國文化、趙子龍的印跡俯拾皆是,有用趙子龍命名的街道,如子龍路,當陽市政府駐地就在這條路上;在市中心還矗立著一尊趙子龍黑陶雕塑,趙子龍懷揣阿斗、手提鋼槍,威風凜凜。青石基座上鐫刻著當代文人范曾詩文:「長坂坡前憶子龍,痴迷幼主累英雄。孤忠未挽狂瀾倒,故址猶存國士風。」

趙子龍雕塑旁即是長坂坡公園,公園裡有子龍閣。子龍閣位於長坂坡上,閣內塑有蜀順平侯子龍坐像。

長坂坡周圍,還有不少關於三國的故事。長坂坡東,相傳是趙子龍與曹兵巷戰處;坡西南,有一座山崗,名子龍畈;坡西有太子橋遺蹟。相傳,太子橋為當年阿斗避難之橋,劉禪即位後改名為太子橋。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臺灣趙子龍文化協會

GMT+8, 2024-11-23 19:12 , Processed in 0.014156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