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趙子龍論壇(佳里子龍廟永昌宮)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466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趙子龍計取桂陽”後留下了多少文化遺產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9-7-26 17:06: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趙子龍計取桂陽”後留下了多少文化遺產
原創: 彭廣業 文史博覽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趙雲(?—229),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為三國時期蜀漢將軍,曾任桂陽太守。 趙子龍任桂陽太守,首見於《蜀志》。 《資治通鑑》中也有記載:“備以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以偏將軍趙雲去領桂陽太守。”而使趙子龍任桂陽太守家喻戶曉的要數《三國演義》“ 趙子龍計取桂陽”的故事。
趙子龍任桂陽太守,使湖南桂陽縣衍生了很多有關趙子龍的地名,為桂陽留下了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子龍祠 又稱護英祠,在桂陽芙蓉峰石嶺上。 據清《康熙桂陽州志》記載,子龍祠原在芙蓉峰石嶺上,規模不大,可是十分靈驗。 後來有人為擴大規模將其搬遷到城中,可是這一搬遷,就不那麼靈驗了。 明代時,都司張元璽為順應百姓呼聲,又把護英祠搬到了原來的地方,但不久就毀於李自成部將郝搖旗之手。 2012年,為開發寶山工礦山旅遊,在原址建了一座芙蓉閣,供人遊覽。
箭鏃坪 又名子龍射箭坪,位於今寶山社區內,相傳是趙子龍演習兵馬跑馬射箭的地方。 清末同治年間有人在此掘得幾枚箭鏃,箭鏃上隱約可見一“趙”字。 時值清代學者王闓運正在桂陽州編纂《桂陽直隸州志》,其女王無非跟在身邊,見此情景,時年15歲的王無非即景作有《順平侯箭鏃歌》:“ 白羽斜春射天碧,金鱗甲光角嗚咽。彎弓躍馬人莫前,一箭成功定南國。長風蕭蕭城旦摧,黑雲愔愔士衝枚。不知何人污箭鏃,碧砮赤璺 凝古杯。半折薶沙久無用 ,青磷冤魂過唐宋。黃金換得殘狼牙,零落千年土花凍。誰言天下無英雄,不用還與斷鏃同。故壘摧頹走孤 兔,惟有荒原號野風。”
子龍洞 舊志記載說在桂陽鹿峰山上(今東塔嶺),洞穴是一處石灰岩溶洞。 外面寬大的地方明顯有人工斧鑿的痕跡,裡面是天然狹窄的洞穴,深不可測。 相傳是趙子龍為儲備軍需而開鑿加工的洞穴。 據當地一些老人講,抗戰時期,曾經有10多戶居民為躲避日軍搜捕,在洞內生活過一段時期。 有人還依稀記得洞口的一副對聯“兩漢多兵馬,三邦一子龍”,但不知是什麼時候什麼人所作。
子龍井 即蒙泉,又名八角井,桂陽人俗稱子龍井,位於縣城西南芙蓉峰下。 相傳東漢末年趙子龍奉命取桂陽郡,臨行前諸葛亮送其錦囊一件,囑咐危難時打開。 趙雲臨桂陽後,屯兵芙蓉峰,時值盛夏,山中無水,人幹馬渴。 情急之下趙子龍打開錦囊,內有八卦圖一張,依囑置圖於地勢低窪處,可數日仍不見水。 心急如焚的趙雲急得用長矛怒戳八卦圖,長矛入地處泉水突噴而出,解了全軍乾渴大難。
這股泉叫蒙泉,蒙字有三層意思:一是承受之意。 趙雲任桂陽太守三年,郡人感此佳泉,仰慕其品格,蒙恩載德。 二是蒙乃八卦之一,坎上艮下之卦為“蒙”,意指水在山上,與諸葛亮送趙雲八卦圖吻合。 三有初始之意。
蒙泉是桂陽古城四十八泉之首,年代久遠。 井旁有宋紹熙壬子年(1192)鄱陽張垓書刻“蒙泉”石碑一塊,碑高2.3米,寬1.02米。 清光緒十三年(1887),桂陽知州陳國仲根據這個故事仿八卦圖,僱石匠用條石將井砌成八角形,因此又被稱為八角井。 但當地百姓習慣叫作子龍井。 新中國成立後,因其水質清冽,所含對人體有用的礦物質多,在蒙泉旁興建了趙子龍酒廠,所產子龍酒曾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盛極一時。
子龍村 原叫趙子龍村,屬桂陽縣城郊鄉,2012年撤鄉並鎮後,屬鹿峰街道。 相傳是趙子龍取桂陽時,留下一些軍屯戶鎮守桂陽,現村里居民自稱是子龍部將的後人。 子龍村和桂陽其他村明顯不同的特徵是:不是一姓聚居的村落,而是一個百家姓匯聚的村落,其村民有一些南方稀有的姓氏,如眭、全、敖、柏等。 近年該村村民在改建房屋時不斷發現一些殘缺碑刻,其中有一塊字跡較清楚,上面刻有《芙蓉峰謁趙常山祠》:順平熊虎將,遺壘至今傳。 界憾瀟湘水,人思戰伐年。 卻婚輕國色,攜膽鎮蠻大。 祠樹聞啼鳥,還疑拜杜鵑。 經初步考證,為明代一個叫吳鯨的人所題記。
子龍書院 位於縣城東,現桂陽三中學校內。 據王闓運主纂的《同治桂陽直隸州》記載:“明洪武中,守禦千戶李源善戰事之暇'頗涉文史',以三國時趙子龍曾兵定桂陽,因建書院於 城東鹿峰山下,並奉祀子龍。清代廢,僅有楹聯'須將武備兼文事;敢以賢勞廢聖功'傳世。”子龍書院後逐步發展成桂陽三中。
屯兵處 全稱為子龍屯兵處,是桂陽縣城西南面芙蓉峰一處緩坡。 相傳是趙子龍帶兵取桂陽的屯兵之所。 緩坡有一個巨大石峰,石峰的石壁上,曾有唐代的摩崖石刻,大書“趙雲屯兵處”,每個字有兩個平方大。 可惜這麼大的一座石峰在“文革”時被炸毀,摩崖石刻的石頭都用作燒石灰的原料。 在摩崖石刻約30米外的地方,早在唐宋時期就興建過“趙侯祠”。 後來“趙侯祠”幾度興廢,現存有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由桂陽知州金華葉元棋撰書的“漢順平侯趙將軍廟碑刻”,碑刻記載了廟的規模 和祭祀情況。
最後一次子龍廟重建的時間是1931年8月,倡導者是國民黨駐守桂陽的一位師長。 祠成之日委託長沙人黃俊寫了一篇長碑文,其中兩句是“桂水三過,蓉山再拜”。 為區別歷史上的“趙侯祠”,新建的廟俗稱“子龍廟”。 桂陽城古稀老人,對“子龍廟”記憶猶新。 子龍廟坐西朝東,規模大,有五六百個平方,庭院內分上廳、下廳、樓台,南北耳房。 上廳有若兩米高,按劍挺胸極其威武的子龍塑像。 子龍廟於“破四舊”時被搗毀,舊址佈滿了石灰窯,一片狼藉。 現被建設成鋼筋水泥大廈的現代小區,在徵求小區命名時,有半數以上的居民想到了“子龍世家”。
儘管桂陽的子龍屯兵處隨著石灰窯灰飛煙滅,但這些地名卻在人們的心傳口授中得以傳承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臺灣趙子龍文化協會

GMT+8, 2024-11-24 21:19 , Processed in 0.013761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