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1435 小時
- 虔誠度
- 15749
- 最後登錄
- 2024-11-5
- 註冊時間
- 2011-8-1
- 積分
- 19445
- 閱讀權限
- 200
- 帖子
- 437
|
赤壁之戰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敗筆嗎?
完美武將趙雲
01-19 15:56閱讀166953
赤壁之戰作為冷兵器時代的巔峰戰役,也是改寫了三國時代最重要的一場戰爭,但是,這場戰爭發生在哪裡,三方有多少兵力都是一筆糊塗賬。甚至,連赤壁的大火是誰放的也有爭議。最近,我在南朝蕭統選編的《昭明文選》中看到一條史料,這條史料可能會讓我們重新認識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來自《三國志·戰略版》)
問題1:赤壁之戰究竟是誰放的火?
對於赤壁的大火,長久以來,在我們印像中,是周瑜黃蓋放的。但是,如果我們查閱一下《三國志》,會發現,這裡面的問題很複雜,曹劉孫三家,都說火是他們自己放的,我們看一下史料。
我們最熟悉的是周瑜黃蓋火燒赤壁的說法,《三國志·周瑜傳》:
瑜部將黃蓋……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
但是,在裴松之所引的《山陽公載記》中,也有劉備放火的說法:
公船艦為備所燒,……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
更有意思的是,在裴松之所引的《江表傳》中,還有曹操自燒戰船的說法:
瑜之破魏軍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後書與權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如果僅有這一條孤證,還可以解釋為這是曹操嘴硬,不願意承認失敗,但這個說法在《三國志·郭嘉傳》中得到了陳壽的肯定:
後太祖徵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歎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那麼,周瑜、劉備、曹操,究竟是哪一方放的火呢?
其實,這三種說法並不矛盾,三家都放了。問題是,周瑜和劉備放火燒曹操好理解,曹操為什麼自己燒自己呢?是因為不想把戰船留給敵人嗎?答案並沒有這麼簡單。
曹操劉備孫權(來自《三國志·戰略版》)
問題2:曹操為什麼燒自己的船?
對於赤壁之戰前曹軍遭遇的瘟疫,三家都承認,沒有啥爭議。
《三國志·周瑜傳》:
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並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
《三國志·先主傳》:
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
《三國志·武帝紀》: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當時的人稱這場瘟疫為傷寒。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載:“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70%的患病率,現在看來,一點都不誇張。古時的醫學水平雖然遠不如現代,但防止瘟疫擴散的基本方法古人也是知道的。對於病人,要進行隔離。對於死人,要焚燒屍體。至於口罩,可以確定的是,在魏晉時期已經有了用於遮面的“大巾”“面衣”,但是否被用於防疫,目前並無相關史料。
在遭遇瘟疫的大背景下,我們再看來曹操自燒戰船的兩條史料,《江表傳》說“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三國志·郭嘉傳》說:“於巴丘遇疾疫,燒船”。燒船之前,兩條史料都強調“疾病”“疾疫”,瘟疫與燒船,疑似構成了一個因果關係。我們大膽地猜測一下:曹操燒船會不會是為了處理感染瘟疫的屍體呢?
另一個史料支持這個結論。這條史料出自《昭明文選》,題為《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是曹操一方在赤壁之戰後寫給孫權的一封書信,作者是曹操的高級幕僚、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在信中,阮瑀寫到:
昔赤壁之役,遭離疫氣,燒船自還,以避惡地,非周瑜水軍所能抑挫也。
這條史料中的因果關係比較明確,曹操在赤壁遭遇瘟疫後,“燒船自還”的目的是“以避惡地”,一個“以”字說明了兩者的因果關係。
由此可知,曹操燒船防止瘟疫擴散的事實是明確的,雖然這未必是曹操戰敗的主要原因。
赤壁之戰地圖(溫駿軒制)
問題3:曹操只是一個暴君嗎?
《三國志·戰略版》中曹操的六維屬性
在研究《紅樓夢》的紅學中,有一個分支,叫曹學,研究曹雪芹的家世與生平。在我看來,在研究三國的三國學中,也完全可以分出一個曹學,研究曹操的生平與思想。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但曹操文武雙全,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上炕認識娘們,下炕認識鞋。看似不可調和的兩種特質在他身上得到了統一。有人叫他“可愛的奸雄”,有人稱他“卑鄙的聖人”,說曹操是三國乃至中國歷史上最複雜、最擰巴的一個人,一點都不為過。
曹操有一個繞不過去的黑點:屠城。但是,如果認為曹操是個永遠置百姓死活於不顧的暴君,也是不客觀的。赤壁之戰後,對於感染瘟疫死去將士的家屬,曹操下令,要求縣官繼續發放口糧,長吏要親自前去安撫,《三國志·武帝紀》:
自頃已來,軍數徵行,或遇疫氣,吏士死亡不歸,家室怨曠,百姓流離,而仁者豈樂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無基業不能自存者,縣官勿絕廩,長吏存卹撫循,以稱吾意。
赤壁之戰九年後,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瘟疫再次爆發,除孔融、阮瑀早亡外,建安七子之中剩餘五子竟全部死於這場瘟疫。官員如此,百姓更慘,曹植《說疫氣》載:“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次年,針對這場瘟疫,曹操下達了另一條更加具體的扶貧政策:
去冬天降疫癘,民有凋傷,軍興於外,墾田損少,吾甚憂之。其令吏民男女:女年七十已上無夫子,若年十二已下無父母兄弟,及目無所見,手不能作,足不能行,而無妻子父兄產業者,廩食終身。幼者至十二止,貧窮不能自贍者,隨口給貸。老耄須待養者,年九十已上,復不事,家一人。
大意是:70歲以上沒有丈夫兒子的女性、12歲以下沒有父母兄弟的兒童、喪失勞動能力且沒有親人的殘疾人,朝廷將終身提供口糧。 12歲以上的貧困戶,朝廷將提供貸款。有90以上老人的家庭,可免除一人徭役,在家中贍養老人。
郭嘉在“十勝十敗論”中曾對比袁紹與曹操之仁,郭嘉認為袁紹親眼見到有人飢寒才會施捨,這是婦人之仁,而曹操常常忽視眼前的小事,考慮的是如何周濟天下的百姓。郭嘉也許真是最懂曹操的那個人,難怪赤壁之戰後曹操說:“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最後,如果您認真看完了這篇文章,請參與一個投票:如果你是三國時代的一個普通百姓,你願意生活在曹操的統治之下嗎?
赤壁之战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吗?
完美武将赵云
01-19 15:56阅读166953
赤壁之战作为冷兵器时代的巅峰战役,也是改写了三国时代最重要的一场战争,但是,这场战争发生在哪里,三方有多少兵力都是一笔糊涂账。甚至,连赤壁的大火是谁放的也有争议。最近,我在南朝萧统选编的《昭明文选》中看到一条史料,这条史料可能会让我们重新认识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来自《三国志·战略版》)
问题1:赤壁之战究竟是谁放的火?
对于赤壁的大火,长久以来,在我们印象中,是周瑜黄盖放的。但是,如果我们查阅一下《三国志》,会发现,这里面的问题很复杂,曹刘孙三家,都说火是他们自己放的,我们看一下史料。
我们最熟悉的是周瑜黄盖火烧赤壁的说法,《三国志·周瑜传》:
瑜部将黄盖……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但是,在裴松之所引的《山阳公载记》中,也有刘备放火的说法:
公船舰为备所烧,……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更有意思的是,在裴松之所引的《江表传》中,还有曹操自烧战船的说法:
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如果仅有这一条孤证,还可以解释为这是曹操嘴硬,不愿意承认失败,但这个说法在《三国志·郭嘉传》中得到了陈寿的肯定:
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那么,周瑜、刘备、曹操,究竟是哪一方放的火呢?
其实,这三种说法并不矛盾,三家都放了。问题是,周瑜和刘备放火烧曹操好理解,曹操为什么自己烧自己呢?是因为不想把战船留给敌人吗?答案并没有这么简单。
曹操刘备孙权(来自《三国志·战略版》)
问题2:曹操为什么烧自己的船?
对于赤壁之战前曹军遭遇的瘟疫,三家都承认,没有啥争议。
《三国志·周瑜传》: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三国志·先主传》:
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三国志·武帝纪》: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当时的人称这场瘟疫为伤寒。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载:“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70%的患病率,现在看来,一点都不夸张。古时的医学水平虽然远不如现代,但防止瘟疫扩散的基本方法古人也是知道的。对于病人,要进行隔离。对于死人,要焚烧尸体。至于口罩,可以确定的是,在魏晋时期已经有了用于遮面的“大巾”“面衣”,但是否被用于防疫,目前并无相关史料。
在遭遇瘟疫的大背景下,我们再看来曹操自烧战船的两条史料,《江表传》说“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三国志·郭嘉传》说:“于巴丘遇疾疫,烧船”。烧船之前,两条史料都强调“疾病”“疾疫”,瘟疫与烧船,疑似构成了一个因果关系。我们大胆地猜测一下:曹操烧船会不会是为了处理感染瘟疫的尸体呢?
另一个史料支持这个结论。这条史料出自《昭明文选》,题为《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是曹操一方在赤壁之战后写给孙权的一封书信,作者是曹操的高级幕僚、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在信中,阮瑀写到:
昔赤壁之役,遭离疫气,烧船自还,以避恶地,非周瑜水军所能抑挫也。
这条史料中的因果关系比较明确,曹操在赤壁遭遇瘟疫后,“烧船自还”的目的是“以避恶地”,一个“以”字说明了两者的因果关系。
由此可知,曹操烧船防止瘟疫扩散的事实是明确的,虽然这未必是曹操战败的主要原因。
赤壁之战地图(温骏轩制)
问题3:曹操只是一个暴君吗?
《三国志·战略版》中曹操的六维属性
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中,有一个分支,叫曹学,研究曹雪芹的家世与生平。在我看来,在研究三国的三国学中,也完全可以分出一个曹学,研究曹操的生平与思想。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但曹操文武双全,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上炕认识娘们,下炕认识鞋。看似不可调和的两种特质在他身上得到了统一。有人叫他“可爱的奸雄”,有人称他“卑鄙的圣人”,说曹操是三国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复杂、最拧巴的一个人,一点都不为过。
曹操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黑点:屠城。但是,如果认为曹操是个永远置百姓死活于不顾的暴君,也是不客观的。赤壁之战后,对于感染瘟疫死去将士的家属,曹操下令,要求县官继续发放口粮,长吏要亲自前去安抚,《三国志·武帝纪》:
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
赤壁之战九年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瘟疫再次爆发,除孔融、阮瑀早亡外,建安七子之中剩余五子竟全部死于这场瘟疫。官员如此,百姓更惨,曹植《说疫气》载:“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次年,针对这场瘟疫,曹操下达了另一条更加具体的扶贫政策:
去冬天降疫疠,民有凋伤,军兴于外,垦田损少,吾甚忧之。其令吏民男女:女年七十已上无夫子,若年十二已下无父母兄弟,及目无所见,手不能作,足不能行,而无妻子父兄产业者,廪食终身。幼者至十二止,贫穷不能自赡者,随口给贷。老耄须待养者,年九十已上,复不事,家一人。
大意是:70岁以上没有丈夫儿子的女性、12岁以下没有父母兄弟的儿童、丧失劳动能力且没有亲人的残疾人,朝廷将终身提供口粮。12岁以上的贫困户,朝廷将提供贷款。有90以上老人的家庭,可免除一人徭役,在家中赡养老人。
郭嘉在“十胜十败论”中曾对比袁绍与曹操之仁,郭嘉认为袁绍亲眼见到有人饥寒才会施舍,这是妇人之仁,而曹操常常忽视眼前的小事,考虑的是如何周济天下的百姓。郭嘉也许真是最懂曹操的那个人,难怪赤壁之战后曹操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最后,如果您认真看完了这篇文章,请参与一个投票:如果你是三国时代的一个普通百姓,你愿意生活在曹操的统治之下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