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趙子龍論壇(佳里子龍廟永昌宮)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15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1-1-24 09:28:04 來自手機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趙春陽 三國講壇 今天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卻說陳宮臨欲下手殺曹操,忽轉念曰:“我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不若棄而他往。”插劍上馬,不等天明,自投東郡去了。

《三國志·魏書·呂布傳》注引魚氏《典略》:陳宮字公檯,東郡人也。剛直烈壯,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相連結。及天下亂,始隨太祖,後自疑,乃從呂布。

操覺,不見陳宮,尋思:“此人見我說了這兩句,疑我不仁,棄我而去。我當急行,不可久留。”遂連夜到陳留尋見父親,備說前事,欲散家資,招募義兵。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

父言:“資少,恐不成事。此間有孝廉衛弘,疏財仗義,其家巨富,若得相助,事可圖矣。”操置酒張筵,拜請衛弘到家,告曰:“今漢室無主,董卓專權,欺君害民,天下切齒。操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公乃忠義之士,敢求相助。”衛弘曰:“吾有是心久矣,恨未遇英雄耳。既孟德有大志,願將家資相助。”操大喜。

《三國志·魏書·衛臻傳》:衛臻字公振,陳留襄邑人也。父茲,有大節,不應三公之闢。太祖之初至陳留,茲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異之,數詣茲議大事。

於是先發矯詔,馳報各道,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英雄記》:東郡太守橋瑁詐作京師三公移書與州郡,陳卓罪惡,雲“見逼迫,無以自救,企望義兵,解國患難。”

然後招集義兵,豎起招兵白旗一面,上書“忠義”二字。不數日間,應募之士,如雨駢集。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是歲中平六年也。

一日,有一個陽平衛國人,姓樂名進字文謙,來投曹操。又有一個山陽鉅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來投曹操。操皆留為帳前吏。

《三國志·魏書·樂進傳》:樂進字文謙,陽平衛國人也。容貌短小,以膽烈從太祖,為帳下吏。

《三國志·魏書·李典傳》:李典字曼成,山陽鉅野人也。典從父乾,有雄氣,合賓客數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眾隨太祖。

又有沛國譙人夏侯惇,字元讓,乃夏侯嬰之後,自小習槍棒,年十四,從師學武。有人辱罵其師,惇殺之,逃於外方。聞知曹操起兵,與其族弟夏侯淵兩個各引壯士千人來會。

《三國志·魏書·夏侯惇傳》: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人,夏侯嬰之後也。年十四,就師學,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由是以烈氣聞。太祖初起,惇常為裨將,從征伐。

《三國志·魏書·夏侯淵傳》:夏侯淵字妙才,惇族弟也。太祖居家,曾有縣官事,淵代引重罪,太祖營救之,得免。太祖起兵,以別部司馬、騎都尉從。

此二人本操之弟兄。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過房與曹家,因此是同族。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曹瞞傳》《世語》: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為從父兄弟。

不數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餘來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兵馬熟嫻,武藝精通。

《三國志·魏書·曹仁傳》:曹仁字子孝,太祖從弟也。少好弓馬弋獵。後豪傑並起,仁亦陰結少年,得千餘人,周旋淮、泗之間,遂從太祖為別部司馬,行厲鋒校尉。

《三國志·魏書·曹洪傳》:曹洪字子廉,太祖從弟也。

操大喜,於村中調練軍馬。衛弘盡出家財,置辦衣甲旗幡。四方送糧食者不記其數。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世語》:陳留孝廉衛茲以家財資太祖,使起兵,眾有五千人。

時袁紹得操矯詔,乃聚麾下文武,引兵三萬,離渤海來與曹操會盟。

《三國志·魏書·袁紹傳》:紹遂以勃海起兵,將以誅卓。

操作檄文,以達諸郡。檄文曰:

操等謹以大義,佈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狠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洩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初平元年春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同時俱起兵。

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

《三國志·魏書·崔琰傳》注引《續漢書》:融,累遷北軍中候、虎賁中郎將、北海相。

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

    《三國志·魏書·臧洪傳》:洪乃升壇操盤歃血而盟曰:“……兗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陳留太守邈、東郡太守瑁、廣陵太守超等,糾合義兵,並赴國難。……”

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

《三國志·魏書·陶謙傳》:會徐州黃巾起,以謙為徐州剌史。

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

    《三國志·魏書·馬超傳》注引《典略》:騰字壽成,……討賊有功,拜軍司馬,後以功遷偏將軍,又遷征西將軍,常屯汧、隴之間。初平中,拜征東將軍。

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

《三國志·魏書·公孫瓚傳》:虞上罷諸屯兵,但留瓚將步騎萬人屯右北平。 ……會董卓至洛陽,遷虞大司馬,瓚奮武將軍,封薊侯。

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

《三國志·魏書·張楊傳》:張楊字稚叔,……進敗,董卓作亂。楊遂以所將攻上黨太守於壺關,不下,略諸縣,眾至數千人。山東兵起,欲誅卓。袁紹至河內,楊與紹合,復與匈奴單于於夫羅屯漳水。

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三國志·魏書·孫堅傳》:靈帝崩,卓擅朝政,橫恣京城。諸州郡並興義兵,欲以討卓。堅亦舉兵。

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投洛陽來。

且說北平太守公孫瓚,統領精兵一萬五千,路經德州平原縣。正行之間,遙見桑樹叢中一面黃旗,數騎來迎。瓚視之,乃劉玄德也。瓚問曰:“賢弟何故在此?”玄德曰:“舊日蒙兄保備為平原縣令,今聞大軍過此,特來奉候,就請兄長入城歇馬。”瓚指關、張而問曰:“此何人也?”玄德曰:“此關羽、張飛,備結義兄弟也。”瓚曰:“乃同破黃巾者乎?”玄德曰:“皆此二人之力。”瓚曰:“今居何職?”玄德答曰:“關羽為馬弓手,張飛為步弓手。”瓚歎曰:“如此可謂埋沒英雄。今董卓作亂,天下諸侯共往誅之,賢弟可棄此卑官,一同討賊,力扶漢室。若何?”玄德曰:“願往。”張飛曰:“當時若容我殺了此賊,免有今日之事。”雲長曰:“事已至此,即當收拾前去。”玄德、關、張引數騎跟公孫瓚來,曹操接著。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注引《英雄記》:靈帝末年,備嘗在京師,後與曹公俱還沛國,募召合眾。會靈帝崩,天下大亂,備亦起軍從討董卓。

眾諸侯亦陸續皆至,各自安營下寨,連接二百餘里。操乃宰牛殺馬,大會諸侯,商議進兵之策。太守王匡曰:“今奉大義,必立盟主,眾聽約束,然後進兵。”操曰:“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紹再三推辭。眾皆曰:“非本初不可。”紹方應允。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眾各數万,推紹為盟主。

《三國志·魏書·袁紹傳》:紹自號車騎將軍,主盟。

次日,築台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紹登壇。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其盟曰: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

讀畢,歃血。眾因其辭氣慷慨,皆涕泗橫流。

《三國志·魏書·臧洪傳》:乃設壇場,方共盟誓,諸州郡更相讓,莫敢當,咸共推洪。洪乃升壇操盤歃血而盟曰:“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懼淪喪社稷,翦覆四海。兗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陳留太守邈、東郡太守瑁、廣陵太守超等,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暞力,以致臣節,殞首喪元,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洪辭氣慷慨,涕泣橫下,聞其言者,雖卒伍廝養,莫不激揚,人思致節。

歃血已罷,下壇。眾扶紹升帳而坐,兩行依爵位年齒,分列坐定。操行酒數巡,言曰:“今日既立盟主,各聽調遣,同扶國家,勿以強弱計較。”袁紹曰:“紹雖不才,既承公等推為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得違犯。”眾皆曰:“惟命是聽。”紹曰:“吾弟袁術,總督糧草,應付諸營,無使有缺。更須一人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餘各據險要,以為接應。”長沙太守孫堅出曰:“堅願為前部。”紹曰:“文台勇烈,可當此任。”堅遂引本部人馬,殺奔汜水關來。守關將士差流星馬,往洛陽丞相府告急。

董卓自專大權之後,每日飲宴。李儒接得告急文書,徑來禀卓。卓大驚,急聚眾將商議。溫侯呂布挺身出曰:“父親勿慮。關外諸侯,布視之如草芥,願提虎狼之師,盡斬其首,懸於都門。”卓大喜曰:“吾有奉先,高枕無憂矣。”言未絕,呂布背後一人,高聲出曰:“割雞焉用牛刀!不勞溫侯親往,吾斬眾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耳!”卓視之,其人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關西人也,姓華名雄。卓聞言大喜,加為驍騎校尉,撥馬步軍五萬,同李肅、胡軫、趙岑,星夜赴關迎敵。

《三國志·吳書·孫堅傳》注引《英雄記》:初堅討董卓,到梁縣之陽人。卓亦遣兵步騎五千迎之,陳郡太守胡軫為大督護,呂佈為騎督,其餘步騎將校都督者甚眾。

眾諸侯內有濟北相鮑信,尋思孫堅既為前部,怕他奪了頭功,暗撥其弟鮑忠,先將馬步軍三千,徑抄小路,直到關下搦戰。華雄引鐵騎五百,飛下關來,大喝:“賊將休走!”鮑忠急待退,被華雄手起刀落,斬於馬下。生擒將校極多。華雄遣人齎鮑忠首級,來相府報捷。卓加雄為都督。

卻說孫堅引四將直至關前。那四將第一個,右北平土垠人,姓程名普字德謀,使一條鐵脊蛇矛;

《三國志·吳書·程普傳》:程普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人也。

第二個姓黃名蓋字公覆,零陵人也,使鐵鞭;

《三國志·吳書·黃蓋傳》:黃蓋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

第三個姓韓名當字義公,遼西令支人也,使一口大刀;

《三國志·吳書·韓當傳》:韓當字義公,遼西令支人也。

第四個姓祖名茂字大榮,吳郡富春人也,使雙刀。孫堅披爛銀鎧,裹赤幘,橫古錠刀,騎花鬃馬,指關上而罵曰:“助惡匹夫,何不早降?”華雄副將胡軫引兵五千,出關迎戰。程普飛馬挺矛,直取胡軫,鬥不數合,程普刺中胡軫咽喉,死於馬下。堅揮軍直殺至關前。關上矢石如雨。孫堅引兵回至梁東屯住,使人於袁紹處報捷,就於袁術處催糧。或說術曰:“孫堅乃江東猛虎,若打破洛陽,殺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與糧,彼軍必散。”術聽之不發糧草。孫堅軍缺食,軍中自亂。

《三國志·吳書·孫堅傳》:是時,或間堅於術,術懷疑,不運軍糧。

《三國志·吳書·孫堅傳》注引《江表傳》:或謂術曰:“堅若得洛,不可複制,此為除狼而得虎也”,故術疑之。

細作報上關來,李肅為華雄謀曰:“今夜我引一軍,從小路下關,襲孫堅寨後,將軍揮其前寨,堅可擒矣。”雄從之,傳令軍士飽餐,乘夜下關。是夜月白風清,到堅寨時,已是半夜,鼓譟直進。堅慌忙披掛上馬,正遇華雄。兩馬相交,鬥不數合,後面李肅軍到,竟天價放起火來。堅軍亂竄。眾將各自混戰,止有祖茂跟定孫堅,突圍而走。背後華雄追來。堅取箭連放兩箭,皆被華雄躲過;再放第三箭時,因用力太猛,拽折了鵲畫弓,只得棄弓縱馬而奔。祖茂曰:“主公頭上赤幘射目,為賊所識認,可脫幘與某戴之。”堅就脫幘換茂盔,分兩路而走。雄軍只望赤幘者追趕,堅乃從小路得脫。祖茂被華雄追急,將赤幘掛於人家燒不盡的庭柱上,卻入樹林潛躲。華雄軍於月下,遙見赤幘,四面圍定,不敢近前。用箭射之,方知是計,遂向前取了赤幘。祖茂於林後殺出,揮雙刀欲劈華雄,雄大喝一聲,將祖茂一刀砍於馬下。殺至天明,雄方引兵上關。

《三國志·吳書·孫堅傳》:堅移屯梁東,大為卓軍所攻,堅與數十騎潰圍而出。堅常著赤罽幘,乃脫幘令親近將祖茂著之。卓騎爭逐茂,故堅從間道得免。茂困迫,下馬,以幘冠塚間燒柱,因伏草中。卓騎望見,圍繞數重,定近覺是柱,乃去。

程普、黃蓋、韓當都來尋見孫堅,再收拾軍馬屯紮。堅為折了祖茂,傷感不已,星夜遣人報知袁紹。紹大驚曰:“不想孫文台敗於華雄之手。”便聚眾諸侯商議。眾人都到,只有公孫瓚後至。紹請入帳列坐。紹曰:“前日鮑將軍之弟不遵調遣,擅自進兵,殺身喪命,折了許多軍士;今者孫文台又敗於華雄,挫動銳氣,為之奈何?”諸侯並皆不語。紹舉目遍視,見公孫瓚背後立著三人,容貌異常,都在那裡冷笑。紹問曰:“公孫太守背後何人?”瓚呼玄德出曰:“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劉備是也。”曹操曰:“莫非破黃巾劉玄德乎?”瓚曰:“然。”即令劉玄德拜見。瓚將玄德功勞併其出身,細說一遍,紹曰:“既是漢室宗派,取坐來命坐。”備遜謝。紹曰:“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冑耳。”玄德乃坐於末位,關、張叉手侍立於後。

忽探子來報:“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紹曰:“誰敢去戰?”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曰:“小將願往。”紹喜,便著俞涉出馬。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眾大驚,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眾皆失色。紹曰:“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言未畢,階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眾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鐘,立於帳前。紹問何人,公孫瓚曰:“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紹問見居何職,瓚曰:“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帳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曹操忽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袁紹曰:“使一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所笑。”操曰:“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關公曰:“如不勝,請斬某頭。”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震,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後人有詩讚之曰:

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

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三國志·吳書·孫堅傳》: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曹操大喜。只見玄德背後轉出張飛,高聲大叫:“俺哥哥斬了華雄,不就這裡殺入關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時!”袁術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謙讓,量一縣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揚威?都與趕出帳去。”曹操曰:“得功者賞,何計貴賤乎!”袁術曰:“既然公等只重一縣令,我當告退。”操曰:“豈可因一言而誤大事耶?”命公孫瓚且帶玄德、關、張回寨,眾官皆散。曹操暗使人齎牛酒,撫慰三人。

卻說華雄手下敗軍報上關來,李肅慌忙寫告急文書,申聞董卓。卓急聚李儒、呂布等商議。儒曰:“今失了上將華雄,賊勢浩大。袁紹為盟主,紹叔袁隗現為太傅,倘或裡應外合,深為不便,可先除之。請丞相親領大軍分撥剿捕。”卓然其說,喚李傕、郭汜領兵五百,圍住太傅袁隗家,不分老幼,盡皆誅絕。先將袁隗首級去關前號令。

《三國志·魏書·袁紹傳》:卓聞紹得關東、乃悉誅紹宗族太傅隗等。

卓遂起兵二十萬,分為兩路而來。一路先令李傕、郭汜引兵五萬,把住汜水關,不要廝殺。卓自將十五萬,同李儒、呂布、樊稠、張濟等,守虎牢關。這關離洛陽五十里。軍馬到關,卓令呂布領三萬軍,去關前紮住大寨;卓自在關上屯住。

流星馬探聽得,報入袁紹大寨裡來。紹聚眾商議。操曰:“董卓屯兵虎牢,截俺諸侯中路,今可勒兵一半迎敵。”紹乃分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孔融、張揚、陶謙、公孫瓚八路諸侯,往虎牢關迎敵,操引軍往來救應。八路諸侯各自起兵。河內太守王匡引兵先到。呂布帶鐵騎三千,飛奔來迎。王匡將軍馬列成陣勢,勒馬門旗下看時,見呂佈出陣,頭帶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繫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三國志·魏書·呂布傳》注引《曹瞞傳》:時人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

王匡回頭問曰:“誰敢出戰?”後面一將,縱馬挺槍而出。匡視之,乃河內名將方悅。兩馬相交,無五合,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挺戟直衝過來。匡軍大敗,四散奔走。布東西沖殺,如入無人之境。幸得喬瑁、袁遺兩軍皆至,來救王匡,呂布方退。

《三國志·魏書·董卓傳》:河內太守王匡,遣泰山兵屯河陽津,將以圖卓。卓遣疑兵若將於平陰渡者,潛遣銳眾從小平北渡,繞擊其後,大破之津北,死者略盡。

三路諸侯各折了些人馬,退三十里下寨。隨後五路軍馬都至,一處商議,言呂布英雄,無人可敵。正慮間,小校來報:“呂布搦戰。”八路諸侯,一齊上馬,軍分八隊,佈在高崗,遙望呂布一簇軍馬,繡旗招盌,先來衝陣。上黨太守張揚部將穆順,出馬挺槍迎戰,被呂布手起一戟,刺於馬下。眾大驚。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使鐵鎚飛馬而出,呂布揮戟拍馬來迎,戰到十餘合,一戟砍斷安國手腕,棄錘於地而走。八路軍兵齊出,救了武安國。呂布退回去了。眾諸侯回寨商議。曹操曰:“呂布英勇無敵,可會十八路諸侯,共議良策。若擒了呂布,董卓易誅耳。”

正議間,呂布復引兵搦戰。八路諸侯齊出,公孫瓚揮搠親戰呂布。戰不數合,瓚敗走,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里,飛走如風,看看趕上,布舉畫戟望瓚後心便刺。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裡也來助戰。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蕩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三個那里肯舍,拍馬趕來。八路軍兵喊聲大震,一齊掩殺。呂布軍馬,望關上奔走,玄德、關、張隨後趕來。古人曾有篇言語,單道著玄德、關、張三戰呂布:

漢朝天數當桓靈,炎炎紅日將西傾。奸臣董卓廢少帝,劉協懦弱魂夢驚。

曹操傳檄告天下,諸侯奮怒皆興兵。議立袁紹作盟主,誓扶王室定太平。

溫侯呂布世無比,雄才四海誇英偉。護軀銀鎧砌龍鱗,束髮金冠簪雉尾。

參差寶帶獸平吞,錯落錦袍飛鳳起。龍駒跳踏起天風,畫戟熒煌射秋水。

出關搦戰誰敢當,諸侯膽裂心​​惶惶。踴出燕人張冀德,手提蛇矛丈八槍,

虎鬚倒豎翻金線,環眼圓睜起電光。酣戰未能分勝敗,陣前惱起關雲長。

青龍寶刀燦霜雪,鸚鵡戰袍飛蛺蝶。馬蹄到處鬼神嚎,目前一怒應流血。

梟雄玄德掣雙鋒,抖擻天威施勇烈。三人圍繞戰多時,遮攔架隔無休歇。

喊聲震動天地翻,殺氣迷漫牛斗寒。呂布力窮尋走路,遙望家山拍馬還。

倒拖畫桿方天戟,亂散銷金五彩幡。頓斷絨絛走赤兔,翻身飛上虎牢關。

三人直趕呂佈到關下,看見關上西風飄動,青羅傘蓋。張飛大叫:“此必董卓!追呂布有甚強處,不如先拿董賊,便是斬草除根!”拍馬上關,來擒董卓。正是:

擒賊定須擒賊首,奇功端的待奇人。

未知勝負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赵春阳 三国讲坛 今天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却说陈宫临欲下手杀曹操,忽转念曰:“我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不若弃而他往。”插剑上马,不等天明,自投东郡去了。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注引鱼氏《典略》:陈宫字公台,东郡人也。刚直烈壮,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结。及天下乱,始随太祖,后自疑,乃从吕布。

操觉,不见陈宫,寻思:“此人见我说了这两句,疑我不仁,弃我而去。我当急行,不可久留。”遂连夜到陈留寻见父亲,备说前事,欲散家资,招募义兵。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

父言:“资少,恐不成事。此间有孝廉卫弘,疏财仗义,其家巨富,若得相助,事可图矣。”操置酒张筵,拜请卫弘到家,告曰:“今汉室无主,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切齿。操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公乃忠义之士,敢求相助。”卫弘曰:“吾有是心久矣,恨未遇英雄耳。既孟德有大志,愿将家资相助。”操大喜。

《三国志·魏书·卫臻传》: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

于是先发矫诏,驰报各道,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英雄记》: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然后招集义兵,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不数日间,应募之士,如雨骈集。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一日,有一个阳平卫国人,姓乐名进字文谦,来投曹操。又有一个山阳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来投曹操。操皆留为帐前吏。

《三国志·魏书·乐进传》: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也。容貌短小,以胆烈从太祖,为帐下吏。

《三国志·魏书·李典传》: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

又有沛国谯人夏侯惇,字元让,乃夏侯婴之后,自小习枪棒,年十四,从师学武。有人辱骂其师,惇杀之,逃于外方。闻知曹操起兵,与其族弟夏侯渊两个各引壮士千人来会。

《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

《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夏侯渊字妙才,惇族弟也。太祖居家,曾有县官事,渊代引重罪,太祖营救之,得免。太祖起兵,以别部司马、骑都尉从。

此二人本操之弟兄。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过房与曹家,因此是同族。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世语》: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

不数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余来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兵马熟娴,武艺精通。

《三国志·魏书·曹仁传》: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少好弓马弋猎。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周旋淮、泗之间,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

《三国志·魏书·曹洪传》: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

操大喜,于村中调练军马。卫弘尽出家财,置办衣甲旗幡。四方送粮食者不记其数。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世语》: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

时袁绍得操矫诏,乃聚麾下文武,引兵三万,离渤海来与曹操会盟。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绍遂以勃海起兵,将以诛卓。

操作檄文,以达诸郡。檄文曰:

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狠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操发檄文去后,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三国志·魏书·崔琰传》注引《续汉书》:融,累迁北军中候、虎贲中郎将、北海相。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三国志·魏书·臧洪传》:洪乃升坛操盘歃血而盟曰:“……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

《三国志·魏书·陶谦传》:会徐州黄巾起,以谦为徐州剌史。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三国志·魏书·马超传》注引《典略》:腾字寿成,……讨贼有功,拜军司马,后以功迁偏将军,又迁征西将军,常屯汧、陇之间。初平中,拜征东将军。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

《三国志·魏书·公孙瓒传》:虞上罢诸屯兵,但留瓒将步骑万人屯右北平。……会董卓至洛阳,迁虞大司马,瓒奋武将军,封蓟侯。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

《三国志·魏书·张杨传》:张杨字稚叔,……进败,董卓作乱。杨遂以所将攻上党太守于壶关,不下,略诸县,众至数千人。山东兵起,欲诛卓。袁绍至河内,杨与绍合,复与匈奴单于于夫罗屯漳水。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三国志·魏书·孙坚传》:灵帝崩,卓擅朝政,横恣京城。诸州郡并兴义兵,欲以讨卓。坚亦举兵。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投洛阳来。

且说北平太守公孙瓒,统领精兵一万五千,路经德州平原县。正行之间,遥见桑树丛中一面黄旗,数骑来迎。瓒视之,乃刘玄德也。瓒问曰:“贤弟何故在此?”玄德曰:“旧日蒙兄保备为平原县令,今闻大军过此,特来奉候,就请兄长入城歇马。”瓒指关、张而问曰:“此何人也?”玄德曰:“此关羽、张飞,备结义兄弟也。”瓒曰:“乃同破黄巾者乎?”玄德曰:“皆此二人之力。”瓒曰:“今居何职?”玄德答曰:“关羽为马弓手,张飞为步弓手。”瓒叹曰:“如此可谓埋没英雄。今董卓作乱,天下诸侯共往诛之,贤弟可弃此卑官,一同讨贼,力扶汉室。若何?”玄德曰:“愿往。”张飞曰:“当时若容我杀了此贼,免有今日之事。”云长曰:“事已至此,即当收拾前去。”玄德、关、张引数骑跟公孙瓒来,曹操接着。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英雄记》: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后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

众诸侯亦陆续皆至,各自安营下寨,连接二百余里。操乃宰牛杀马,大会诸侯,商议进兵之策。太守王匡曰:“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然后进兵。”操曰:“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绍再三推辞。众皆曰:“非本初不可。”绍方应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绍自号车骑将军,主盟。

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绍登坛。绍整衣佩剑,慨然而上,焚香再拜,其盟曰: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读毕,歃血。众因其辞气慷慨,皆涕泗横流。

《三国志·魏书·臧洪传》: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洪。洪乃升坛操盘歃血而盟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暞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洪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人思致节。

歃血已罢,下坛。众扶绍升帐而坐,两行依爵位年齿,分列坐定。操行酒数巡,言曰:“今日既立盟主,各听调遣,同扶国家,勿以强弱计较。”袁绍曰:“绍虽不才,既承公等推为盟主,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众皆曰:“惟命是听。”绍曰:“吾弟袁术,总督粮草,应付诸营,无使有缺。更须一人为先锋,直抵汜水关挑战;余各据险要,以为接应。”长沙太守孙坚出曰:“坚愿为前部。”绍曰:“文台勇烈,可当此任。”坚遂引本部人马,杀奔汜水关来。守关将士差流星马,往洛阳丞相府告急。

董卓自专大权之后,每日饮宴。李儒接得告急文书,径来禀卓。卓大惊,急聚众将商议。温侯吕布挺身出曰:“父亲勿虑。关外诸侯,布视之如草芥,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悬于都门。”卓大喜曰:“吾有奉先,高枕无忧矣。”言未绝,吕布背后一人,高声出曰:“割鸡焉用牛刀!不劳温侯亲往,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卓视之,其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关西人也,姓华名雄。卓闻言大喜,加为骁骑校尉,拨马步军五万,同李肃、胡轸、赵岑,星夜赴关迎敌。

《三国志·吴书·孙坚传》注引《英雄记》:初坚讨董卓,到梁县之阳人。卓亦遣兵步骑五千迎之,陈郡太守胡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骑督,其余步骑将校都督者甚众。

众诸侯内有济北相鲍信,寻思孙坚既为前部,怕他夺了头功,暗拨其弟鲍忠,先将马步军三千,径抄小路,直到关下搦战。华雄引铁骑五百,飞下关来,大喝:“贼将休走!”鲍忠急待退,被华雄手起刀落,斩于马下。生擒将校极多。华雄遣人赍鲍忠首级,来相府报捷。卓加雄为都督。

却说孙坚引四将直至关前。那四将第一个,右北平土垠人,姓程名普字德谋,使一条铁脊蛇矛;

《三国志·吴书·程普传》: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也。

第二个姓黄名盖字公覆,零陵人也,使铁鞭;

《三国志·吴书·黄盖传》: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

第三个姓韩名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也,使一口大刀;

《三国志·吴书·韩当传》: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也。

第四个姓祖名茂字大荣,吴郡富春人也,使双刀。孙坚披烂银铠,裹赤帻,横古锭刀,骑花鬃马,指关上而骂曰:“助恶匹夫,何不早降?”华雄副将胡轸引兵五千,出关迎战。程普飞马挺矛,直取胡轸,斗不数合,程普刺中胡轸咽喉,死于马下。坚挥军直杀至关前。关上矢石如雨。孙坚引兵回至梁东屯住,使人于袁绍处报捷,就于袁术处催粮。或说术曰:“孙坚乃江东猛虎,若打破洛阳,杀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与粮,彼军必散。”术听之不发粮草。孙坚军缺食,军中自乱。

《三国志·吴书·孙坚传》:是时,或间坚于术,术怀疑,不运军粮。

《三国志·吴书·孙坚传》注引《江表传》:或谓术曰:“坚若得洛,不可复制,此为除狼而得虎也”,故术疑之。

细作报上关来,李肃为华雄谋曰:“今夜我引一军,从小路下关,袭孙坚寨后,将军挥其前寨,坚可擒矣。”雄从之,传令军士饱餐,乘夜下关。是夜月白风清,到坚寨时,已是半夜,鼓噪直进。坚慌忙披挂上马,正遇华雄。两马相交,斗不数合,后面李肃军到,竟天价放起火来。坚军乱窜。众将各自混战,止有祖茂跟定孙坚,突围而走。背后华雄追来。坚取箭连放两箭,皆被华雄躲过;再放第三箭时,因用力太猛,拽折了鹊画弓,只得弃弓纵马而奔。祖茂曰:“主公头上赤帻射目,为贼所识认,可脱帻与某戴之。”坚就脱帻换茂盔,分两路而走。雄军只望赤帻者追赶,坚乃从小路得脱。祖茂被华雄追急,将赤帻挂于人家烧不尽的庭柱上,却入树林潜躲。华雄军于月下,遥见赤帻,四面围定,不敢近前。用箭射之,方知是计,遂向前取了赤帻。祖茂于林后杀出,挥双刀欲劈华雄,雄大喝一声,将祖茂一刀砍于马下。杀至天明,雄方引兵上关。

《三国志·吴书·孙坚传》: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间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

程普、黄盖、韩当都来寻见孙坚,再收拾军马屯扎。坚为折了祖茂,伤感不已,星夜遣人报知袁绍。绍大惊曰:“不想孙文台败于华雄之手。”便聚众诸侯商议。众人都到,只有公孙瓒后至。绍请入帐列坐。绍曰:“前日鲍将军之弟不遵调遣,擅自进兵,杀身丧命,折了许多军士;今者孙文台又败于华雄,挫动锐气,为之奈何?”诸侯并皆不语。绍举目遍视,见公孙瓒背后立着三人,容貌异常,都在那里冷笑。绍问曰:“公孙太守背后何人?”瓒呼玄德出曰:“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刘备是也。”曹操曰:“莫非破黄巾刘玄德乎?”瓒曰:“然。”即令刘玄德拜见。瓒将玄德功劳并其出身,细说一遍,绍曰:“既是汉室宗派,取坐来命坐。”备逊谢。绍曰:“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玄德乃坐于末位,关、张叉手侍立于后。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着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见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忽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震,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三国志·吴书·孙坚传》: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曹操大喜。只见玄德背后转出张飞,高声大叫:“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袁术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曹操曰:“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袁术曰:“既然公等只重一县令,我当告退。”操曰:“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命公孙瓒且带玄德、关、张回寨,众官皆散。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

却说华雄手下败军报上关来,李肃慌忙写告急文书,申闻董卓。卓急聚李儒、吕布等商议。儒曰:“今失了上将华雄,贼势浩大。袁绍为盟主,绍叔袁隗现为太傅,倘或里应外合,深为不便,可先除之。请丞相亲领大军分拨剿捕。”卓然其说,唤李傕、郭汜领兵五百,围住太傅袁隗家,不分老幼,尽皆诛绝。先将袁隗首级去关前号令。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卓闻绍得关东、乃悉诛绍宗族太傅隗等。

卓遂起兵二十万,分为两路而来。一路先令李傕、郭汜引兵五万,把住汜水关,不要厮杀。卓自将十五万,同李儒、吕布、樊稠、张济等,守虎牢关。这关离洛阳五十里。军马到关,卓令吕布领三万军,去关前扎住大寨;卓自在关上屯住。

流星马探听得,报入袁绍大寨里来。绍聚众商议。操曰:“董卓屯兵虎牢,截俺诸侯中路,今可勒兵一半迎敌。”绍乃分王匡、乔瑁、鲍信、袁遗、孔融、张扬、陶谦、公孙瓒八路诸侯,往虎牢关迎敌,操引军往来救应。八路诸侯各自起兵。河内太守王匡引兵先到。吕布带铁骑三千,飞奔来迎。王匡将军马列成阵势,勒马门旗下看时,见吕布出阵,头带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注引《曹瞒传》: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王匡回头问曰:“谁敢出战?”后面一将,纵马挺枪而出。匡视之,乃河内名将方悦。两马相交,无五合,被吕布一戟,刺于马下,挺戟直冲过来。匡军大败,四散奔走。布东西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幸得乔瑁、袁遗两军皆至,来救王匡,吕布方退。

《三国志·魏书·董卓传》:河内太守王匡,遣泰山兵屯河阳津,将以图卓。卓遣疑兵若将于平阴渡者,潜遣锐众从小平北渡,绕击其后,大破之津北,死者略尽。

三路诸侯各折了些人马,退三十里下寨。随后五路军马都至,一处商议,言吕布英雄,无人可敌。正虑间,小校来报:“吕布搦战。”八路诸侯,一齐上马,军分八队,布在高岗,遥望吕布一簇军马,绣旗招盌,先来冲阵。上党太守张扬部将穆顺,出马挺枪迎战,被吕布手起一戟,刺于马下。众大惊。北海太守孔融部将武安国,使铁锤飞马而出,吕布挥戟拍马来迎,战到十余合,一戟砍断安国手腕,弃锤于地而走。八路军兵齐出,救了武安国。吕布退回去了。众诸侯回寨商议。曹操曰:“吕布英勇无敌,可会十八路诸侯,共议良策。若擒了吕布,董卓易诛耳。”

正议间,吕布复引兵搦战。八路诸侯齐出,公孙瓒挥搠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瓒败走,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瓒后心便刺。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三个那里肯舍,拍马赶来。八路军兵喊声大震,一齐掩杀。吕布军马,望关上奔走,玄德、关、张随后赶来。古人曾有篇言语,单道着玄德、关、张三战吕布:

汉朝天数当桓灵,炎炎红日将西倾。奸臣董卓废少帝,刘协懦弱魂梦惊。

曹操传檄告天下,诸侯奋怒皆兴兵。议立袁绍作盟主,誓扶王室定太平。

温侯吕布世无比,雄才四海夸英伟。护躯银铠砌龙鳞,束发金冠簪雉尾。

参差宝带兽平吞,错落锦袍飞凤起。龙驹跳踏起天风,画戟荧煌射秋水。

出关搦战谁敢当,诸侯胆裂心惶惶。踊出燕人张冀德,手提蛇矛丈八枪,

虎须倒竖翻金线,环眼圆睁起电光。酣战未能分胜败,阵前恼起关云长。

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马蹄到处鬼神嚎,目前一怒应流血。

枭雄玄德掣双锋,抖擞天威施勇烈。三人围绕战多时,遮拦架隔无休歇。

喊声震动天地翻,杀气迷漫牛斗寒。吕布力穷寻走路,遥望家山拍马还。

倒拖画杆方天戟,乱散销金五彩幡。顿断绒绦走赤兔,翻身飞上虎牢关。

三人直赶吕布到关下,看见关上西风飘动,青罗伞盖。张飞大叫:“此必董卓!追吕布有甚强处,不如先拿董贼,便是斩草除根!”拍马上关,来擒董卓。正是:

擒贼定须擒贼首,奇功端的待奇人。

未知胜负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臺灣趙子龍文化協會

GMT+8, 2024-11-24 22:15 , Processed in 0.017537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