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趙子龍論壇(佳里子龍廟永昌宮)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417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箕谷在哪裡?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9-12-7 10:46:1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原創: 趙春陽 完美武將趙雲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一出祁山,派兵遣將,唯獨不派趙雲,趙雲大怒,出班請令:

忽帳下一老將,厲聲而進曰:“我雖年邁,尚有廉頗之勇,馬援之雄。此二古人皆不服老,何故不用我耶?”眾視之,乃趙雲也。孔明曰:“吾自平南迴都,馬孟起病故,吾甚惜之,以為折一臂也。今將軍年紀已高,倘稍有參差,動搖一世英名,減卻蜀中銳氣。”雲厲聲曰:“吾自隨先帝以來,臨陣不退,遇敵則先。大丈夫得死於疆場者,幸也,吾何恨焉?願為前部先鋒!”孔明再三苦勸不住。雲曰:“如不教我為先鋒,就撞死於階下!”孔明曰:“將軍既要為先鋒,須得一人同去。”言未盡,一人應曰:“某雖不才,願助老將軍先引一軍前去破敵。”孔明視之,乃鄧芝也。孔明大喜,即撥精兵五千。副將十員,隨趙雲、鄧芝去訖。 (第九十一回)



這段故事寫的很精彩,但在真實的歷史中,趙雲並不是諸葛亮的先鋒。諸葛亮採取的是兩路北伐的策略,趙雲率偏師走褒斜道佯攻關中地區,諸葛亮率主力部隊走祁山道突襲隴右地區。

早在隆中對時,諸葛亮就曾經提出過兩路北伐的計劃:“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荊州丟失後,荊益兩州同時出兵的構想已經破滅,但諸葛亮仍然選擇兩路北伐。隆中對中的“將軍”已經由劉備變成了諸葛亮自己,而“上將”的人選非趙雲莫屬。我們甚至可以想像,如果荊州並未丟失,很可能出現劉備、關羽、張飛一路,諸葛亮、趙雲一路同時北伐的壯麗景象。

建興六年(228年)春,趙雲與中監軍鄧芝率領偏師走褒斜道,據守箕谷,揚言攻取郿縣。

褒斜道全長四百七十里,由漢水支流褒水與渭水支流斜水兩條河谷形成,因其南出口在秦嶺南麓的褒谷口,北入口在秦嶺北麓的斜谷口,故稱褒斜道。古時由關中前往漢中,需先入斜谷,由褒谷而出,故亦稱斜谷道。

褒斜道在未修棧道之前僅為谷道,須攀緣而行,甚為艱險。戰國時期秦昭襄王使范睢為相,在褒斜道懸崖絕壁間穴山為孔,插木為梁,鋪板為路,形成棧道。秦末劉項相爭時,劉邦被項羽封於漢中。劉邦為迷惑項羽,“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褒斜道一度斷絕。漢武帝時漢中太守張卬曾發數万人作褒斜道五百餘里。東漢永平六年(63年)至永平九年(66年)、延光四年(125年)又兩度修治。

箕谷在哪裡呢?這是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箕谷並不是一個專屬的地名,與紅色岩壁皆可稱為赤壁一樣,形似簸箕的山谷皆可稱為箕谷。在秦嶺,就有一南一北兩個箕谷。



南箕谷與北箕谷

南箕谷在漢中褒中縣(今陝西漢中褒城鎮)北十五里,因箕山而得名。 《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六漢中府“箕山”條曰:“(褒城)縣北十五里。山有秦王獵池及丙穴。道人谷,或云箕山之谷,亦謂之箕谷。”

北箕谷在關中陳倉縣(今陝西寶雞陳倉故城)東南四十里,由箕谷水而得名。 《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五鳳翔府曰:“箕谷在(陳倉)縣東南四十里。”又曰:“箕谷水在(陳倉)縣東南。出箕谷中,北流入渭。”

與北箕谷相比,南箕谷的名氣要大得多,相傳西漢隱士鄭子真曾隱居於此。直到今天,漢中石門還保留著鄭子真手書的“石虎”二字石刻。因此,很多三國地圖只標註了南箕谷,而沒有北箕谷。這也給很多讀者造成了困惑:趙雲在漢中附近據守,怎麼就可以牽制魏軍主力呢?

其實,在東漢和三國時期,北箕谷更加重要,《後漢書·馮異傳》載:“公孫述遣將程焉,將數万人就呂鮪出屯陳倉。異與趙匡迎擊,大破之,焉退走漢川。異追戰於箕谷,复破之,還擊破呂鮪,營保降者甚眾。”這條史料透露了兩個信息,一是箕谷在陳倉附近,二是箕谷可以通向漢川(漢中)。趙雲據守疑兵的箕谷肯定是北箕谷。



《陝西南山谷口考》

那麼,北箕谷到底在哪裡呢?對於這個問題,《南山谷口考校注》一書有過詳細考證。 《南山谷口考》原名《陝西南山谷口考》,是我國古代唯一一部專門論述陝西關中秦嶺北麓諸谷口的軍事歷史地理著作,對各谷口的路途通道、道裡行程、不同名稱、險惡要衝、歷史典故、軍事守備有詳細考證。 《南山谷口考》的作者是清末學者毛鳳枝,毛鳳枝長期客居西安,先後擔任長安知縣、西安知府、陝西糧儲道、陝西布政使、陝西巡撫等官員的幕僚,對陝西的軍事、歷史、地理非常熟悉。 《南山谷口考校注》是對《南山谷口考》一書的詳細校對、註釋,作者是歷史地理大師史念海先生的高徒李之勤。在《南山谷口考校注》中,李之勤認為箕谷的位置有兩種可能,一是磻溪河谷口,二是伐魚河(古磻溪河)谷口。這兩個谷口均位於陳倉縣東南,介於陳倉道與褒斜道之間,一西一東,相距僅五公里。



如今的伐魚河谷口

與磻溪河谷口相比,伐魚河谷口是箕谷的可能性更大。伐魚河傳說是姜太公垂釣之地,由來已久。 《水經註》對伐魚河谷口有詳細的描述,但並未提及磻溪河谷口。 《水經註》雖為北魏酈道元所著,但《水經》通常被認為是三國時代的作品,對研究三國地理非常有價值。伐魚河谷口像一個大簸箕,古時又稱茲谷、幾谷,茲、幾都與箕音近。

值得一提的是,伐魚河谷口附近有一個村莊,叫鳳鳴村,也許這就是《三國演義》中鳳鳴關的原型。小說中,趙雲在鳳鳴關與魏兵交鋒,力斬韓家五將,建立奇功:

韓德出馬,四子列於兩邊。德厲聲大罵曰:“反國之賊,安敢犯吾境界!”趙雲大怒,挺槍縱馬,單搦韓德交戰。長子韓瑛,躍馬來迎。戰不三合,被趙雲一槍刺死於馬下。次子韓瑤見之,縱馬揮刀來戰。趙雲施逞舊日虎威,抖擻精神迎戰,瑤抵敵不住。三子韓瓊,急挺方天戟驟馬前來夾攻。雲全然不懼,槍法不亂。四子韓琪,見二兄戰雲不下,也縱馬掄兩口日月刀而來,圍住趙雲。雲在中央獨戰三將,少時,韓琪中槍落馬,韓陣中偏將急出救去,雲拖槍便走。韓瓊按戟,急取弓箭射之,連放三箭,皆被雲用槍撥落。瓊大怒,仍綽方天戟縱馬趕來,卻被雲一箭射中面門,落馬而死。韓瑤縱馬舉寶刀便砍趙雲。雲棄槍於地,閃過寶刀,生擒韓瑤歸陣。 ……韓德曰:“殺吾四子之仇,如何不報!”縱馬輪開山大斧,直取趙雲。雲奮怒挺槍來迎,戰不三合,槍起處,刺死韓德於馬下。 (第九十二回)



劉備死後,蜀漢一直沒有採取什麼軍事行動,曹魏疏於防備。趙雲突然出兵,讓曹魏上下十分意外。曹叡以大將軍曹真總督關中各軍,屯重兵於郿縣抵禦趙雲。

趙雲在當年姜太公釣魚的地方釣到了一條大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臺灣趙子龍文化協會

GMT+8, 2024-11-22 08:59 , Processed in 0.013602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