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全球趙子龍論壇(佳里子龍廟永昌宮)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2913|回復: 0

“趙雲抄襲陳到”——旅遊經濟和槓精心態的產物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發表於 2020-3-17 14:50:38 |顯示全部樓層
“趙雲抄襲陳到”——旅遊經濟和槓精心態的產物
原創 趙春陽 完美武將趙雲


延煕四年(241年),蜀漢大臣楊戲作《季漢輔臣贊》,對蜀漢君臣進行讚美和評價。對於趙雲,楊戲寫到:
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 (《三國志·楊戲傳》)

“征南厚重”中的“征南”指的就是趙雲。劉禪即位後,任命趙雲為為征南將軍。厚,寬厚;重,穩重。厚是對人,重是對事。

之所以稱趙雲為“征南”,而不稱鎮東將軍或其他名號,是為了與“征西”對應,“征西”指的是征西將軍陳到。陳到字叔至,汝南人,在豫州時就開始追隨劉備,地位低於趙雲,與趙雲都以忠勇著稱。劉禪即位後,陳到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將軍、封亭侯。 “征西忠克”是說陳到忠誠、克己。

統時,統領時代。選士,精選出來的將士。之烈,之風。 “統時選士,猛將之烈”可譯作“時代精英,猛將之風”。

互聯網興起後,網上出現了這麼一個說法,認為《三國演義》中趙雲的故事抄襲了歷史上陳到。此說在三國愛好者中流傳甚廣,一些“三國大神”見到趙雲相關的話題就會急不可耐地跳出來,擺出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樣子,把“演義趙雲抄襲歷史陳到”當做“歷史真相”來傳播。

想證明“演義趙雲抄襲歷史陳到”很簡單,只要找到《三國演義》中趙雲的故事與《三國志》中陳到的事蹟有雷同即可。 《三國志》中沒有陳到的傳記,關於陳到的記載也只有可憐的兩條,我們不妨列舉一下:

以諸葛亮欲出軍漢中,嚴當知後事,移屯江州,留護軍陳到駐永安,皆統屬嚴。 (《三國志·李嚴傳》)

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隨先主,名位常亞趙雲,俱以忠勇稱。建興初,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將軍,封亭侯。 (《三國志·楊戲傳》)

《華陽國志》也有兩條記載:

嚴還江州,征西將軍汝南陳到為都督。到卒官,以征北大將軍南陽宗預為都督。 (《華陽國志·卷一》)

四年,永安都督李嚴還督江州,城巴郡大城。以征西將軍汝南陳到督永安,封亭侯。 (《華陽國志·卷七》)

《太平御覽》還有一條記載:

到所督則先主帳下白毦,西方上兵也。 (《太平御覽·卷三百四十一》)

以上這就是歷史上關於陳到的所有記載了,滿打滿算一共五條,其中還多有重複。恕我駑鈍,我實在看不出這五條中哪條和《三國演義》中趙雲的故事有關。

據三國學者趙丹陽考察,“演義趙雲抄襲歷史陳到”的謠言源自一個在河南平輿縣經營生態園的商人。平輿就是三國時的汝南,是陳到的家鄉。那個平輿商人花了十幾萬僱水軍在網上宣傳陳到,目的是吸引遊客來他的生態園。

這個謠言之所以得以流行,也不僅僅是那十幾萬塊錢作用,更重要的是迎合了某些網友的心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興起,論壇、貼吧等社交媒體成為網友發布三國文章、討論三國話題的主要場所。一開始,網友的討論主要集中在曹操、諸葛亮、關羽、趙雲這些知名度超高的三國人物。但久而久之,關於這些人物的話題逐漸枯竭,三國愛好者也對他們產生了審美疲勞,甚至覺得這些都是“入門級人物”,作為三國大神不屑於參與討論。

於是,開始有人專門發帖子誇大冷門人物的重要性。為提高點擊率,這些人通常會把知名人物拉來當墊腳石,帖子也常常以“演義趙雲抄襲正史陳到”、“劉巴讓諸葛亮自嘆不如”為標題。普通網友大多不知道這些冷門人物,好奇心會驅使他們點進去看看陳到、劉巴到底是誰,有些易輕信的網友還會自認為看到了“歷史真相”,對發帖者產生敬佩之情,感激他們啟迪了自己。發帖者不但獲得了點擊率,還收穫了一眾粉絲,這種優越感會激烈他們寫出更多同類的帖子。看帖者在獲得“歷史真相”後,在同樣的優越感驅的使下,會自發轉變成“歷史真相”傳播者,在互聯網上義務開啟民智。這種類似病毒的方式傳播使得此類謠言在互聯網廣泛流行,甚至變成了一種“網絡常識”。

另一個現像也非常有意思,在網上,關於趙雲的這類謠言可能是三國人物中最多的,除了“演義趙雲抄襲正史陳到”,還有“歷史上趙雲就是個保鏢”、“歷史上趙雲從未單獨帶兵”等等。趙雲招誰惹誰了,為什麼都願意抹黑趙雲呢?我認為是逆反心理和優越感在作祟。

無論《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中,趙雲都是一位完美武將,有一大批擁躉,可以稱得上“大眾情人”。 “你們都說他好,我偏說他不好,對錯先不管,至少這樣能顯得我有思想,我是獨特的,和你們不一樣。”再者,貶低許多人最愛的趙雲,等於貶低了他們的三國觀,等於貶低了他們的認知水平,這會讓一些人獲得智力上的優越感。用三國時代曹魏文學家李康的話來說,就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臺灣趙子龍文化協會

GMT+8, 2024-3-29 13:55 , Processed in 0.016099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頂部